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融入路径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3期   作者:张德祥
[导读] 现代校园文化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张德祥
        重庆市万州区漳周中心小学  
        摘要:现代校园文化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等根本任务上有着积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积淀的精神追求,体现出当今社会判定青红皂白的价值理念。青少年作为国家的希望与未来,需要从小养成正确的“三观”,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现代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中小学教育跟随时代进步的需要。中小学利用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搭建起一个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在文化浸润中倾听,在文化实践中认同,使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来增强自身思想观念,牢固树立起正确价值取向,形成高尚道德情操,为提升我国文化建设软实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校园文化 融入
1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改革转型的关键时刻,多种价值观念不断冲击着人们思想认识。人的素质除了依靠知识传授外,还要借助周边环境的持续熏陶。中小学生身处复杂外界环境当中,加上自身身心不够成熟,意识形态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如果不能够进行合理引导,将会严重阻碍其健康成长。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融入,能够将其蕴含的丰富正能量以科学的方式传递给广大中小学生,有效提升学生抵御外界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侵蚀的能力,强化学生文明素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落地生根,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到位,促进中小学生思想、行为健康发展。
1.2推进“中国梦”实现
        青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未来力量,使其拥有正确“三观”对于国家与民族的将来十分重要。校园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在价值取向、生活模式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当前我国义务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应试教育思想依然存在,“重智育、轻素质”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教育工作的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为中小学生勇挑时代重担打下坚实基础。
1.3深化学校教育变革
        现阶段,正值我国全面深化基础教育变革的关键时期,校园文化以其强大的教育、创新、凝聚和激励功能,成为教育改革的形象和窗口,承载着素质教育的重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向心力和凝聚力,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到教育体制改革当中来,营造推陈出新、促进发展的良好氛围。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路径
2.1系统规划,有序推进
        校园文化建设涉及点多面广,为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中小学校需要进行高起点、全方位的规划设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学校建筑及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寓精、气、神于其中,凸显爱国主义情操、突出中华民族精神、跟紧时代发展步伐,大力宣传社会和谐新局面。整体布局安全有序,基础设施功能齐全,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节能环保、生态优先,绿化到点、美化到线、净化到面。人文景观设计既要有时代特征,又要将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入其中,集中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精心制作校徽、校服,将学校文化底蕴全面展示。注重细节处理,将一草一木、一牌一匾都打上鲜明学校特色。加强学生心理咨询,使其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及健全人格。加强网络监管,把好意识形态领域关卡,杜切断不良文化与思想在校园的传播途径。
2.2制度完善,执行到位
        制度建设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正处于叛逆时期,加上家长溺爱心理影响以及新教育理念的制约,对学生不敢管、无法管,成为中小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健全完善的校园规章制度,形成良好学风、校风和班风。校园规章制度要跟随当前教育形势变化而变化,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进一步促进校园管理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坚决做到“以制度管人”,维护制度的公正公平公开性,使校园制度文化深入人心。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原则,注重制度人文弹性,强化文化管理,激发学生维护集体荣誉的热情。将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性,以和谐为目标、以均衡为特色、以发展为动力,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
2.3思想引领、精神先行
        在校园文化建设架构时,学校要把准时代脉搏、找准时代航行,以思想引领推动精神文明发展。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在校园营造浓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氛围,于无声处听惊雷、且看今朝显雄风。扎实开展尊师重教活动,构建起积极向上、勤奋努力、勇于创新、诚实守信的良好学风。大力推进师德教育,让老师树立起为人师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善于探索的优质教风。因势利导打造具备浓郁地域特征的校园文化,体现精益求精、实事求是、严于律己、一丝不苟的良好校风。
结束语: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深刻意义,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加快学生素质教育提升。因此,中小学校应当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有意识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校园文化的融合,促进校园文化稳定、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贺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探析——以益阳市南县城西中学爱国主义教育试点班级为例[J].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1):167-168,172.
[2]张志刚.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以福建省中小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1):40-43.
[3]罗应权,张建华.融入校园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深蒂固--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2):18-18. DOI:10.3969/j.issn.1004-8502.2016.02.019.
[4]肖艳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广西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5,25(5):36-39. DOI:10.3969/j.issn.1008-5254.2015.05.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