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3期   作者:邓杰 1范学珍2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把握客观规律,更好服务生活
        邓杰 1范学珍2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发耳镇第二中学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发耳镇箐尾小学  贵州 六盘水  553017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把握客观规律,更好服务生活。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必须以生活现实与具体问题为基础,从教与学过程中的点滴去培养,并让学生在循序训练,潜移默化中形成应有的能力与意识,为促进其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提升,推动其数学综合素养塑造而给予辅助。但是,在目前的很多数学教学训练指导中,一些教师对学生数学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取而代之的是一昧灌输,直接讲授,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培养、提高也被置于搁置状态。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分析理解、形象感知、探究想象等基本意识也会因为丧失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驱动而被埋没。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塑造,并结合具体知识,针对具体问题,融入有效措施,借助多元驱动,为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铺设道路,搭建平台,让学生在突破学习难点,获得认知蜕变中更好解决数学问题,逐步提升综合素养。
关键词:提高;小学数学;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数学知识在内容、特性、构架等诸多方面的显著特点,使得其对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着显著作用。而且,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其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均会得到切实增强,对学生数学认知发展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而且,小学阶段也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数学综合素养塑造的关键期与奠基期。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认知实际为基础,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现状,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加强研究,开展探索,让学生在符合自己认知需要的前提下更好学习数学知识,科学解决具体问题,获得全面发展,在属于自己的认识空间内更好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一、结合现实生活问题,带动学生寻求解答思路
        数学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基础性学科,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对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答与分析。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关联,无缝对接,是彰显小学数学生命力,增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不够重视,往往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教学手段,导致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和趣味,学生也渐渐在比较空洞、乏味的教学生态内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也因为缺乏生活实践的支撑和验证而陷入困境。因此,实现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数学中感知生活,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便成为拓宽学生思维路径,提升思维训练的有效性、针对性的最好策略。对此,教师应该加强研究,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实际,结合不同章节数学知识特点,尽量探寻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契合点,将具体数学知识深度融合至对应生活问题中,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进而实现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的切实提高与全面塑造。例如,在《分数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两个内容对比分析,引入现实生活案例,带动学生在分析、探究、学习中实现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切实增强。
        二、科学设计多元训练,凸显解题思路梳理强化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升,解题能力的增强。但是,由于认知能力、知识基础、思维意识不同,使得不同学生在解答同一数学问题时的认识、分析、理解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应该从做题、练题、解题入手,让学生在深度训练中增强其数学思维,实现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的相互转换与相互促进。

一方面,教师在数学问题设计时,应该注重问题与学生所学知识的关联度,并利用具体问题对学生的认知视野进行拓展,让问题遵循由易到难、梯度呈现的原则,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创设条件。另一方面。教师在数学问题解答时,应该加强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指导和引领,鼓励学生尝试一题多解,动员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灵活性训练中增强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中,针对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求解这一难点,教师可以结合具体问题:一个长10cm,宽8cm,高6cm的长方体容器,里面的水高4cm,把一个不规则物体完全浸入其中,水面上升到5cm。求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体感分解为若干小问题:(1)水的高度为什么会由4cm变成5cm?(2)容器的高6cm在解题中有用吗?进而引导学生在分析中获得深入理解,充分解答。
        三、高效落实启发引导,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面对诸多冗杂、琐碎、抽象的数学知识、问题、内容,很多学生在问题解决时往往会陷入恐慌,尤其对初次接触的与几何相关的推导和运算教学时,很多学生往往会因为想象不到位,理解不准确而陷入认知困境,对数学学习心生怯懦。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具体性学具指引,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大胆尝试、深度研究中理解对应的数学公式和原理,实现对数学思维的拓展和提升。在启发引导中,教师应该以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提升为驱动,切实关注学生实际情况,并付诸科学指导与充分调动。一方面,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确保其解决问题思维、方向的科学性、精准度;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指导,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所用学具获得深刻理解,为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增强提供辅助。以严谨的数学态度,较强的理解能力,推动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数学综合素养的塑造。例如,针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涉及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面积就越大,请判断这一说法的正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借助举例、画图等方法进行解决,并对其适时延伸、拓展,进而发现题目中涉及的“面积”其实就是所谓的“乘积”,其中的“底和高”分别是两个因数,进而将其归结为学生曾学习过的“积的变化规律”问题给予深入分析,有效解答。
        四、结论
        总之,作为小学阶段基础学科之一,数学知识在内容、标准、要求等诸多方面的显著特性,使得其对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强的必要性,现实行。而且,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构架、生活经验、思维特性、自我发展上以依然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发展性,这也更加体现出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与价值。因此,教师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培养与提高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认知现状的考量和研判,对数学知识特性的研究与剖析,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学生需要与教学内容,科学预设教学活动、灵活开展教学指导、充分融入思维培养,让学生在多元性、丰富性、有效性训练、探究、分析、巩固中学会解决具体问题,掌握基本解题方法,逐步提升综合素养,获得数学认知蜕变。
参考文献:
        [1]姜凤娟.关于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0):231-232.
        [2]雷翾.创设有效情境  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新课程(上),2019(09):9.
        [3]杨怀洲.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J].名师在线,2019(19):44-45.
        [4]徐晨宁.提高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04):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