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3期   作者:邓文明
[导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靠讲解
        邓文明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悦来镇中心小学   618115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靠讲解,也不能完全依靠演示,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反复观察的实验活动中,掌握各种知识,技能.根据科学课的特点,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在科学教学中,有利于我们的科学教学.为学生创设探求科学的情境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实物教材。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科学课教学。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实践学科,担负着向学生实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通过科学课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初步了解和理解科学界里常见的事物,扩展小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给学校科学教学带来了深远的变革.同样,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科学教育中也越来越受到小学教师的青睐,课堂效果也日趋显著,多媒体技术能够将科学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科学学习效率,改善科学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下面谈一 些多媒体技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多媒体是高科技的产物,它具有以下特点:
        1、能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符号、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实行集成。
        2、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对多媒体信息实行综合处理和控制,使之按用户的习惯显示在屏幕上。
        3、多媒体技术利用其强大的图形交互操作,使人们能通过十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来操纵控制多媒体信息的显示。因为多媒体的这些特点,它逐步进入我们的课堂,协助教师实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灵活调用声、像、文并茂的教学信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同时还能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理解力。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能单纯靠老师讲解,也不能完全依靠教师的演示,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反复观察实验活动中,掌握各种知识、技能。我根据科学课的特点,把多媒体技术用到了科学教学中,服务于我们的科学教学。
        二、多媒体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作用。
        1、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革课堂教学,搞好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环节就是最大限度的集中学生注意力,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来参加教学并接受所学知识。多媒体计算机使图、文、声、像集于一体,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堂课时,一开始就播放了一个电影的片段,讲述的是一个潜水球在掉进海沟逐渐被压破的过程,同时配有紧张的音乐和潜水球被挤压而破裂的声音,营造了紧张的气氛,使学生的脑子里很快就出现一个大问号:究竟是什么力量压破了潜水球。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内容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多媒体教学自身声像并茂,视听结合,以直观形象的图画、眼里斑斓的色彩、逼真的音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情绪。

如教学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春夏星座》时,将雪白的天花板作为幕布,随意调节投影焦距,让悬挂在“天空”上的星星时明时暗,不时闪烁。学生向上仰望,眼前出现半明半暗的星空,无数眨眼的星星。教师随时稍稍移动画面,让学生边看边倾听配有音乐的讲解:晴朗的夜晚,你会看到星光灿烂,如果你仔细观察 就会发现,有很多星星的位置是不变的,它们之间的连线可能构成某种形状----三角形、四边形、勺形、人形、动物形等。此时指点北斗七星图,随后根据北斗其行的位置指点北极星,同时不断转动影片,使学生明确北极星的位置是始终不变的,北斗七星排列的样子也不变,而北斗七星的位置则是顺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学生在视觉、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里,不仅领略到了一个融合静寂的星空之夜的形象美,而且也使他们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之中。此时再播放一段配有音乐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同时把银河、牛郎织女星及天鹰座、天琴座的投影片覆盖在银幕上。同学边听边看,会深深的沉浸在情景交融的意境中。这样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石,在课始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抓住学生的眼球,就能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思考问题、丰富想象、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如:在教学《岩石与矿物》中,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使学生感知事物之间的联系,同时播放录音:“我们往山上走,看到岩石构成的一座座山,山路在岩石之间盘旋。山是岩石的世界。我们在平地上走,踩在软绵绵的泥土上……让我们从这个硬壳上敲一小块来研究吧!”又如在教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中利用幻灯片分别展示了海滩的岩石、山洞中的岩石、沙漠里的岩石、溶洞内的岩石和山间的岩石,为学生们的交流、谈论提供了启迪,同时,通过观察、讨论,学生不仅明白了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岩石,而且学生也从欣赏自然界不同特征的岩石中获得美的体验。
        4、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 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道理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联系。”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探索中创新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如:《月相变化》教学中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展示不同时候的月相情况。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用科学、用发展的观点看事物。又如在教学《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这课时,利用动画制成动画,展示小电动机的内部结构和转动的视频,这样做扣人心弦、融知识、趣味、思想为一体,鼓舞和学生的探索斗志,也培养了学生的发现精神。
        5、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科学实验。
        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目前的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已得到重视,教学仪器配备比较齐全,但有些演示实验仪器,因体积小、可见范围小,造成“前排学生看门道,中排学生看热闹,后排学生看不到”的现象,严重影响实验效果,不利于学生从直观到抽象思维的发展。利用多媒体可弥补这一缺陷,例如:用实物投影法:利用投影器、摄象机、视频展示台等对演示实验仪器的局部或全部进行放大,增大了可见度,使任何方位的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实验的过程,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如演示磁场线,用磁铁和铁粉放到玻璃上,然后再放到投影器上,轻轻敲打玻璃板,学生就可清晰地看到磁场线的形成过程及形态。电路实验中,电表的示数不便于全班学生观察,如用摄象机和大屏幕投影,则可使全体同学都能看见。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还可以模拟实验过程,代替有危险的实验,或宏观的及微观的科学过程等。现代教学手段应用于演示实验,弥补了普教仪器的不足,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和定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起了学生兴趣,优化了教学过程。
        总之,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对象等因素,有效地选择,适时运用,才能发挥优势,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最优化,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