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青仙
徐州市贾汪区实验小学 221011
摘要:素质教育倡导的教学观是在参与中学,在快乐中学。本文即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如何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使学生会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学习 学讲计划 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一、通过多种方式,积极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巧设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朱熹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宋)程颐,《二程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1日。]。一堂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常常会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更无兴趣去积累知识、培养语感、感悟课文。有些学生总是感觉语文课就是教师带着学生读读写写,无味道可言,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为此教师要在课余时间付出努力,仔细研读教材,以教材为载体,运用巧妙的提问设置悬念、创设情境,刺激学生阅读、思考的兴奋点,从而启动他们的思维机制,使他们产生主动寻找答案的兴趣。
例如学习第七册《桂花雨》时,在出示课题后,我故做惊奇地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秋高气爽的季节是丹桂飘香的日子,也是秋雨绵绵的时节,老师听说过下雨,却从未听说过‘桂花雨’,你们听说过吗?那‘桂花雨’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谁能读读课文告诉老师?我们比比看哪一小组能又快又好的发现答案。”有了问题的刺激,学生们马上阅读起来。
毋庸多言,“悬念”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他们渴望解决悬念,急切地想从文章中找到答案,因此,才会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与此同时,“学讲”模式下的小组合作机制又使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更加激起了学生们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兴致。
(二)、语言激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在学讲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少而精”。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的语言就要起到穿针引线,画龙点晴的作用。可以通过导学单的设置,把发言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兴趣点,再通过学习活动、小组交流反馈来自主把握所学。
教师的引导用语也要风趣幽默。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教师要因时、因事制宜,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实物以及知识本身的魅力,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去领会语文的美妙。例如学生在书写记忆“自相矛盾”的“矛”时,总有些同学会把“矛”写成“茅”。有一次我在纠正时,突然拿出一把绑在一起的稻草,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说,老师要是拿着这根稻草棍子去打仗,能打赢敌人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老师,稻草怎么能打败敌人呢!”我接着说:“那你们怎么老拿草棍子去攻击敌人的盾牌呢?”此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草字头的“茅”和没有草字头的“矛”,学生们恍然大悟,全都笑了。这以后,写错“矛盾”的同学基本没有了。
教师风趣的语言能立即使语文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调动学生的情绪,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师还应注意课堂教学的语气和体态语言。冷淡、强硬、单调的语气会让学生的情绪处于不良状态,反之,和蔼可亲的话语,配上丰富的表情,会让学生的情绪转入轻松愉悦的状态中,这样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三)、创设机会,活跃语文课堂学习的氛围。
成功能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时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因材施教。比如面对学困生,在课堂上要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有参与的机会。当他们回答错误时,用鼓励的眼神注视他们,并说:“没关系,勇敢地发言就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而对于优等生,则可以选择难度比较大的,具有开放性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辩论,在思维的碰撞中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
在学讲课堂的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创设更多“讲一讲”的机会,让学生去“教”,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如果想让学生去“教”,就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自由的空间,这样学生才乐于去表达。因此,在学生“讲一讲”的时候,教师不要事先设定“标准答案”,这样,没有了“标准答案”的束缚,孩子们才能够冲破羞涩和怯场的枷锁,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不再是一味的揣摩老师的心思,不必去解读正确答案,只是单纯交流自己的所想,即使错了也能够坦然的接受他人的“指责”,这样就能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成功给大家带来了喜悦,活跃了语文课堂学习的氛围,也使更多同学喜欢上语文。
二、进行耐心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素养
学讲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都非常乐意参与教学,因为学生是有表现欲的,他们可以从中得到无限的乐趣。可以让他们画一画(如根据课文内容画图)、唱一唱(教材上有些课文是引用的歌词)、做一做(如表演课本剧等),从各种丰富的学习方式中探究课文想要阐明的道理,在做中学,更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时,我在课前就告知学生:学习后我们将表演课本剧。学生的兴趣自然增加。但这还不够,如何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究课文呢?我采取了一个办法:每组只许三人参加课本剧的表演,谁读得正确、流利、感情丰富,就选谁。学生都不甘示弱,争先恐后地品读起课文来。结果不言而喻,学生的兴趣大增。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们更深地感受到了公仪休的聪明机智以及清正廉洁,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了人物的高尚品格。从中可见:只有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式学习中来,高效课堂的构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教学实践证明,要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走出语文教学的困惑,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我们必须深谙“学讲计划”的教育真谛,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在参与中快乐,在幸福中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学生们会学乐学,凭着一股学习热情,便可由浅入深,聚沙成塔,从而在语文学习中游刃有余了。
参考文献:
[1][瑞士]让·皮亚杰著.傅统先译.《儿童的语言和思维》[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2]徐州市教育局“学讲计划”[R].2013.11.19.
[3][宋]程颐.《二程遗书》[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2.1.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
[5]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