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下数学教材使用的几点体会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3期   作者:靳媛媛
[导读] 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
        靳媛媛
        新林区第二中学   
        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总结经验,发现不足,随着课堂改革的进行,导学案逐渐走入我们的课堂,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我对数学教材使用的体会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一、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提高对《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视程度。
        为了更好的理解、掌握、使用教材,我们要全面把握数学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教学如何设计,无论评价如何开展,都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核心。
        二、重视教材的使用,发扬民主教学
        以前,我总是把知识进行整合后传授给学生,我认为让学生看书即浪费时间又费事,还不如把重点知识告诉学生,省下来的时间还不如让学生多做几道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我们具体做法是一改以往先由老师教、学生练,再巩固的学习模式。现在先由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能力,量身定做导学案。给学生自学、探究,再由学生分组讲解例题。在某一个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再由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在恰当的时候给出恰当的引导。还记得,在学习?“三线八角时”,我只是在黑板上完成了画图的过程,其余找角的过程都是学生来完成的。
        三、注重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培养学习兴趣
        我经常把数学小故事带进课堂,“填幻方”一节我先给学生讲了郭靖和黄蓉巧遇九尾狐狸填九宫格的那段故事,然后带着学生进入“填幻方”的学习。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孩子的兴趣有了,成绩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四、注重教材中数学史的积累,加强情感教育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仍是人”。

人需要关怀需要爱,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也一样,中学生情感丰富,内心敏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别是贫困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如在提问、练习中,可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分层设计,让不同学生都学有所得。充分根据他们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姻斯基曾说:“要把给予学习者取得成功的欢乐看作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并不断鼓励他们。要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不要把不良情绪带入课堂,应举止庄重、文雅。提问时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切、多用礼貌用语。教师良好的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 、正确的人身观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言传身教,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从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五、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索,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解题能力。
        六、重视学生用书上的例题、课后习题
        数学课本上例题、习题是编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过深思熟虑安排的,具有很强的探究价值.教师对例题、习题进行“二次开发”,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例题与习题的教学是教学环节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就要求教师能很好的处理例题、习题的教学,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教师对例题、习题简单操作也给学生起了一个示范作用,学生不会去重视课本例题和习题,仅仅把它们当成自己在完成众多题目中的一个,不会去设疑、提炼、再创造,学生在平时面对的每一个题目都是那么的陌生,感悟不到题目之间的紧密联系,只能在苦学、苦练中学习数学。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
        当然,课改并不能完全脱离传统教学。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大胆尝试,细心领会,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让我的教育之路更丰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