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新疆博乐市第五小学 833400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化的学科,若想在此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工作,一方面需要教师站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针对当前数学模式进行探究与分析,进而将学生立为教学核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教师应为学生构建更宽阔的互动平台,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进行融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基于此,本文就探究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并结合这一问题进行了以下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伴随着我国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已然不在以单纯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体系,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更强调核心素养与学科之间的融合,以确保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促使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应引起广大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在教学中随着核心素养的不断深入,能够为学生搭建更多元化的学习空间,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并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及情境构建等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其次,数学核心素养是以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为基础的,通过将核心素养引入进实际课堂,能够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与方向,促使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果得到保障,同时对于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以便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一)重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受年龄的限制,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其身心以及心智尚未健全,对于事物的认知水平较为薄弱。为此,教师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时,首先,应将数学课堂看作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更自由的教学平台,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方式,设置恰当的教学方案,以便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计算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将新课改教学理念,贯彻进每一道教学环节中,对于学生的努力与进步,应运用积极的语言进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理,并认真做好课内外准备工作,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以便于营造温馨且活跃的课堂氛围。
(二)改进数学教学思路与方法
站在数学教学的角度上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在适用当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不了学生对核心素养的需求。首先,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难以为学生搭建更加宽阔的学习空间,导致教师的教学内容越加枯燥无聊,无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与认知;其次,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持续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障。为此,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背景下,教师应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持续改进教学思路与方法,要求学生发展的眼光看待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宽阔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计算能力逐渐提升,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安放在可控的范围内。
(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进行融合
任何知识的产生都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中。实际上来看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结合。开展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理应加强学生核心素养以及计算能力的培养,唤醒学生的空间思维意识。除此之外,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计算时,教师要避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应时刻关注学生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运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数学计算被广泛的应用与每一个地方。由此可见,教师若想要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还需要结合现实生活,依靠核心素养理念进行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主动的参与进课堂教学之中。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加减法运算时,可设置超市购物的情境,将导购员与顾客的人物角色分发给学生,要求扮演导购员的学生,按照顾客的商品数量计算出总价值,并按照顾客所支付的现金进行找零;而扮演顾客的学生,则需要根据现有金额的基础,选取制定的商品,并通过本章学习的加减法运算,完成购买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将课堂带入进了现实生活,使学生借助此情景对加减法运算加深了印象,同时对于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有助于师生之间拉近距离,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从而广泛的将加减法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最终找到学习的乐趣。
结束语:总而言之,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最终目标,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计算教学时,应充分的将核心素养渗透进教学之中,以便于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应注重改革创新,紧跟时代的发展方向,抛弃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便于提升教学工作的效率。再者,教师应借助核心素养完成角色转化,将学生立为教学的核心,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以便于促进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萍,田志寿.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J].新课程(上),2015(10).
[2]李娟.抓住数学学习的灵魂———浅议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