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分层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3期   作者:田爱彬
[导读]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采取分层教学法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田爱彬
        云南省宣威市龙场镇初级中学  655403
        摘要:基于新课标的要求,采取分层教学法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也显得更加人性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利用分层授课法,可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还能够着重突出学生在教学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自身在教学分层上所具有的优势进行教学,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应用
引言
        分层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从多方面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分层,实现了数学教学的细化,这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种进步。应用分层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关注到更多的学生,对学生采取更为有效的针对性教育,从而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分层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自身的差异为基础,基于学生基本学习现状,把学生划分成多个层次,根据学生层次的差异,对应地把教学目标与方法制定出来,以便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进步。分层教学法具有一定针对性,而且根据新课标中所指出的内容,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数学需要面向所有学生,进而把教学价值彰显出来,在教学中推动学生发展。但是,在当下教学模式中主要划分为“平行分班”,因为学生自身在基础知识、个性、学习方法等方面所存在的不同,导致其在接受教学信息上也存在着巨大不同,并且班级内学生数量较多,如果仅仅是采用一种方式进行教学,那么便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无法得到满足,从而影响了班级中整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积极性,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发展。面对此种情况,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从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教学,不仅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使不同层次上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从而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并获得理想教学成效。
二、分层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一)深入分析教材,做好分层教学内容的划分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三角形的性质作为教学的基础内容,这是全部学生都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预留出不同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的第二个层次是利用三角形性质对三角形进行判定,这是三角形这一节中的知识应用部分,教师在进行这一过程的教学时应该注意不同数学题目之间的难度水平不同,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分配任务,知识扩展阶段可以让学生深入探究三角形性质的提出依据以及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相结合的问题。


        (二)合理进行目标分层教学,为深度学习做好准备
        深度学习以及深度教学的展开,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还需要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提高教学针对性,以此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在制定的教学目标应是以鼓励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主,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较好地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能力水平中等的学生,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基础,让学生掌握基础学习知识之后深入挖掘知识,对于学习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学目标则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潜能,以此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可以安排不同组学生参与不同内容的预习,然后小组根据预习内容推荐“小老师”简单对预习内容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参与预习活动的兴趣。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组中的预习任务也有差异性,比如针对小组内的后进生,预习重点就是了解乘除法法则,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归纳知识点,引导小组内学生一起展开预习活动。课堂学习目标制定过程中,目标主要分成两层:第一,基础知识目标。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乘除法法则,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其二,中级知识目标。探索本课时知识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尝试解决。以上述两部分目标为引导,使学生在完成以上目标的基础上参与完成更高级的目标活动,解决有理数乘除法则的难点问题。
        (三)练习分层,能力提升
        课后习题和练习册上的习题,需要同学们进行巩固的练习,巩固和检验这些习题的知识与做题方法,是提升成绩的重要环节,古人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体现了复习的重要性,也是一种教学反馈的形式,所以结合分层教学的练习方式,需要针对这三个层次的同学们设计基础题型、中等难度题型和拔高题型。对于第三个层次的学生来讲,能够记住基本定义和基础知识,并完成基础的计算题即可。对于第二个层次的同学们来讲,要求他们能够求解一些综合性的习题,第一个层次的学生需要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并由老师们带领这些学生做一些拔高习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应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被广泛应用,只有了解学生的不同水平以及基础知识,才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更加感兴趣,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解决数学问题,让老师的教学更加简单,让课堂更加有趣、更加活跃,基于此,初中数学课堂才会变得更加高效,有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郑智平.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与实践研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2):209.
[2]王跃会.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2):132.
[3]何水波.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