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提出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3期   作者:马波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体现在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
        马波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小学 400042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体现在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只有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思维走向深度。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呢?本文对学生问题提出的策略做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问题提出;策略
        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自己真正的思考,并通过思考有所收获。《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可以看出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数学思考的重要地位。那么,“数学思考”是什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呢?数学思考是当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遇到各种问题时,能根据问题的要素,积极地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并运用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触发学生“数学思考”的关键是“问题”。课堂提问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也是师生课堂互动最直接的方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出的一个个“数学问题”,既有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有直截了当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是不是能引发学生思维的深度反应,对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否带来帮助。因而,小学数学教学中优质问题的提出才是教学的核心。优质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学习效果、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基本控制手段。怎样的问题是优质问题呢?优质问题不仅是能激发学生思考,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问题,而且是引领学生思考方向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要引领学生的学习,要助于教学推进,促进目标的达成。这就要求问题要紧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呢?
一、信任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
        很多时候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意识到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性。新课改要求数学课堂以生为本,师生互动,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培养要想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营造互相信任,人人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地倾听,详细的答疑,及时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虑和困惑,逐渐消除学生害怕说错的焦虑心理。在小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给子他们肯定、鼓励和表扬。积极引导小学生寻找相应的答案,让他们勇于战胜自己,树立自信心,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借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出问题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形成过程,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感性认识对其影响更深刻,也更容易激发其内在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其在经历的过程中收获,在生活中不断提升。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出问题。
        (一)借助观察、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的智慧在手指尖上。”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去亲自体验,喜欢动手尝试,所以教师要结合小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机会去亲自体验和尝试。教师还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要有机结合起来,转变教学思想,不要担心可能会浪费时间。教师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固然重要,但是多拿出一时间让学生进行观察与操作,这实际上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意义。而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去参与,去总结和思考,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密切联系实际给学生搭建提出问题的平台。


        小学数学学料的很多知识有一定的逻轴思维和抽象思的难度,单纯地让学生凭空去想象经常会出现一些向题。但是,我们都清楚,大部分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或者和生活有一定的联系,而且有些是学生日常接的事物现象。在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条件。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的产生,也离不开生活的情境,数学知识主要来自实际生活。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贴近日常生活当中的问题情境与小学生的实际认知相符,就能够调动小学生深入学习以及探究知识的欲望,进而培养小学生提出回题的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实际生活情境,或者由教师根据实际案例营造具体的问题情境,小学在情境教学中,将相应的知识融入进去,并对情境当中存在的有关知识问题进行分析,调动小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主动性,让小学生勇于提问,并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为基础,引导小学生主动思考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让小学生把自己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认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我们教学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时,学生已经建立了将总数按照一个给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模型的解决方法。这时根据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来解决:六1班男生有24人,女生有20人,全班一共要走440个千纸鹤,请问男女生各折多少个千纸鹤?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这个情景里面只告诉了全班需要折的千纸鹤的总数,没有告诉男女折千纸鹤的个数比。学生根据实际的情境就能够提出问题,“男生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440个千纸鹤是不是按照男生与女生的比是24:20来进行任务分配呢?”
        (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当前学校教学中普遍应用的教学辅助设备,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特别是能够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途径,如动画、视频来直观地呈现知识;且能够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和延伸,这对于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提出问题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例如,学生在学习圆的面积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动态的展示将分成的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展示,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由圆变成近似长方形的动态过程,就能够想到借助已有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从而可以提出问题“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什么呢?”“长方形的宽又相当于人的什么呢?”
三、教师示范点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小学生的模仿积极性都很高。因此在提问养成教育中,教师应做好榜样,不断引导和启发小学生提问,并且要让小学生学会提问。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如果遇到小学生很难直接表达的问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向小学生举例,或自己先提出一个问題、鼓励小学生模仿。用数学语言提问,调动小学生的模仿热情。保证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让小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挖掘出小学生深入探究知识的意识,提高小学生的学能力。在小学数学知识教学当中,小学生学会提问是展现数学学科价值的最好证明。基于此,教师应指引小学生,在合适的时点拨小学生,让他们学习如何提问。比如,在教学“估算”的时候,教师可提问:“两位数当中,如果个位上的数字是5那么要入还是舍弃?”在此问题提出之后,小学生会感觉疑惑,教师在合适的时机进行点拨,引导小学生把疑惑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学会这样提问,并和小学生共同探讨解決问題的办法,调动小学生学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与热情。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有学会怎样质疑才能够针对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提问,才可以充分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挖掘学习潜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师生的共同互动下,让问题提出推动学生的思维向深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慧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方法[J].教学研究,2019(10)
[2]戴国雄.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教学反思,201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