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清
湖南省邵东市流光岭镇流光岭中心小学 422816
摘要: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提问,提问可以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充分地思考,及时调整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优选教学内容,让课堂提问有“坡度”;通过控制提问数量,让课堂提问有“效度”;通过深度追问,让课堂提问有“深度”的策略进行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高度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潜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但如果不使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去激活、引导,则很难使学生迸发出这些潜能。而教师在课堂上的巧妙提问就是一种有效的激活方法,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效率达到新的高峰。那么,教师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规避低效机械的教学方式,巧用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遍地开花呢
一、有效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小学课堂提问对于小学课堂来说,提问是一种最常用的教师教学形式。提问,是教师教授给学生知识,引导学生创建正向思维,简便了解并掌握教材知识的主要途径。师生之间一般通过课堂提问进行交流,如此既方便教师获悉学生想法,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能让学生通晓新知识、领悟新知识并学会应用新知识,它是教师指导和组织学生达到预定目的的一种活动,也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往往在提问中产生,没有课堂提问的课程是没有灵魂的课程,教师和学生之间思维交流的缺失,会让课堂显得索然无味。课堂提问的种类繁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简单回想课本知识,亦可对知识进行拓展,加入自己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数学源于生活,若能教会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问题之中,并将所学过的知识学以致用,得出独特的答案,将是最好的提问。课堂提问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简单和重复的提问,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缺乏胆量,毫无自己的思维,获得的也只是浅层次的知识。有些提问只是一种形式,教师希望教学简单一点,于是,好学生的回答则能够代替大多数学生的回答,用好学生的思维代替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甚至教师会将自己的思维提前告知,让学生按此思维继续表达,问题回答的没有针对性。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模式,甚至学生基础的不相同也会影响问题的解答。还有些问题缺乏了一定的价值,仅仅是为了提问而问问题,而没有将课堂氛围搞起来,学生无法深入思考问题的答案,没有达到很好的预期效果。
二、优选教学内容——让课堂提问有“坡度”
问题的设置对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向不同的方向进行延伸和拓展。教师在设置提问时,应该对所要提问的内容进行严格的划分,本着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原则来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高度掌握新、旧知识之间所存在的关联与区别,用旧知识为切入点,使学生顺利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范畴。这样能使新知识和旧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不至于因太过零散琐碎,而降低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中,教师以学生前面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切入点,结合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加以引导,使学生深切感悟几何图形面积之间的关联,从而展开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探究,并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加以引导:(1)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是如何进行推导的?(2)分别将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切割,都能使其分为两个一样的梯形,这给你什么启发?(3)将两个同样的梯形进行拼凑,是否可以拼成我们学习过的图形?(4)任意画一个梯形,测量数据后填写实验单,并思考梯形的面积公式。以上4个问题在难度上具有一定的阶梯性。
学生对问题(1)进行思考后,可以对以往学过的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进行回忆,对其中所涉及的思维加以整理。在问题(2)中,则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使学生在拼凑和切割过程中直观看到各种图形之间的转化过程。问题(3)则是基于问题(2)的操作拓展,使学生完成对梯形的拼接。问题(4)是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全面思考和分析,完成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理。这样层次分明的问题设置,避免了学生直接进行新知识学习而产生的盲目和困惑。可以试想一下,教师如果在课前只是对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内容简单复习,而不让学生进行操作,只在对知识的浅显理解下开始新的内容学习,无形中就为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增添了许多难度,也会使教学陷入举步维艰的地步。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置梯度式问题,可以使学生的头脑保持高效运转,提升教学效果。
三、控制提问数量——让课堂提问有“效度”
在教学中,多数教师都会进行广泛的提问,但提问的内容大都是一些不需要学生深思就可以回答出来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看似热闹,其实对学生的思维无益处。学生只是在机械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进度,并没有投入太多的思考,也没有发挥出问题在课堂上所占据的独特意义。对此,广大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而不是追求提问的数量。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环节:(1)将两个完全一致的三角形进行拼凑,是否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在这两个三角形和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中,高是否相等?(3)在拼得的平行四边形中,它的底是否和三角形的底相同?(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单个三角形的面积存在怎样的关系?(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计算原理是什么?教师抛出这一系列问题,会使学生的思路陷入僵局,无法有序思考。其实每一个问题本身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由于这些问题之间没有梯度性,也无密切关联,便使学生望而生畏。教师在认识到这一问题后,应该对问题进行整理和重置。如(1)联系已经学过的图形,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进行拼凑后会得到什么图形?(2)拼出的图形与三角形之间有怎样的关联?(3)如何对三角形的面积进行计算?在整合后的问题中其实已经包含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既不烦琐,又能使学生积极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并在问题中收获知识。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时代的发展,主要教学手段为提问的教学方式也变得越来越新颖。教师应该不断的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深入探索和开发,在新课改的基础上,教师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最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水平,不断推动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陶秀丽.浅析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无效提问及应对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93-94.
[2]王文静.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艺术性[J].教育革新,2020(07):41.
[3]郭婷.小学数学学困生应对教师提问的体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