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点亮小学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3期   作者:吴端云
[导读]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与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吴端云                
        (泉州市丰泽区第三中心小学  362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与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作用,更能促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准确把握、巧妙利用二者的融会点,不仅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还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还便于获取知识,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增加教学密度,从而点亮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课堂  创新能力  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并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准确把握、巧妙利用二者的融会点,不仅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索,还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和强调要在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可以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兴趣盎然、形象生动的环境氛围,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激发学习兴趣。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加强直观,又有利于抽象概括,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这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了一定的色彩。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一课时,我创设了小明绕操场跑一圈的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小明绕操场跑一圈的三种不同路线,让学生判断哪一次跑的才是操场的一圈。并让学生一起动起手来跟着动态的课件描一描操场的一周,边描边出示什么是周长的概念。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上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学习的热情特别高,纷纷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演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活泼有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
        二、运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数学的误区之一是只求结果忽视过程,创新教育要求最大限度地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只有明了知识的形成、结构、链接方式,学生才能运用这些方式去创造新的成果。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静、动、画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认识具有“催化”作用,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解决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知识形成过程的再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课件有丰富的表现力,能生动地再现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一些通过运动变化来反应、呈现的概念、定理与规律,其优越性更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一课时,我通过课件演示一个简单物体,让学生说一说它的正面,上面,左面各是什么图形。学生观察的初级阶段就是视觉的直观感受,我引导学生有方法的观察,初步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可能不同的形状。

接着出示一个稍复杂的立体图形,演示物体的正面,让学生先观察正面,再通过逐步出示上面和左面的形状,让学生想象立体图形的形状。并通过几何画板从各个方向演示立体图形的形状。由简单的物体入手,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增添了课堂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一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的,这样的过程,学生的脑子里面有了雏形,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拓展了学生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合作探究,提升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期困扰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角,学生为配角。而如今充分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改善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这一方面的优势,激活学生思维状态,提高思维能力,进一步促使学生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通过活动设计环节,学生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建立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的,首先从特殊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着手,通过操作知道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对应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中,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剪拼操作能力和对图形的想象力。在学习时,学生小组合作操作计算机:用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进行剪拼,先把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沿着它的高剪成两个小的直角三角形,把它们和另一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其中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都是相应的小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整个长方形面积的一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设计了应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的交互功能,学生在计算机动态演示的过程中,领悟了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中推导出来的,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学生在操作、实践以及多媒体展示协助的过程中,探究了知识,训练了思维。
        四、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利于知识保持
        信息技术既是教师的辅助工具,又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实验表明:我们获取的信息大约有85℅来自视觉,10℅来自听觉,另外还有2.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且交互呈现,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色彩逼真的优势,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在教学中无疑具有书本、黑板无法比拟的实效。信息技术、多媒体的综合效应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更大的作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既听看说做同时可以进行,而且学生能同时与教师、同伴进行交流,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看日历》一课时,年月日学生很熟悉,但是年月日的形成学生并不熟悉。教师通过播放展示性课件,让学生观察动态的画面,清楚了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平、闰年的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课件展示,图文并茂地展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有动画,有讲解,有闯关练习,在这一系列动态变化过程中学生通过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深化了年月日等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
        总之,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无意注意,同时也克服了以往教师表述中的平淡现象。学生的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小结汇报的活动过程,就是优化教学结构,形成和谐学习环境的体现。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树立学生主体地位,不断深化教学方式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谭明轩.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J].信息化教育技术,2017(10).
        [2]周佩剑.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融合策略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8(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