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预习教学的几点尝试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3期   作者:周振江
[导读] 在新课改之下,更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
        周振江
        绥德县薛家峁镇中心小学  718004
        摘要:在新课改之下,更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教师的主导地位,所以应该要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转变这种关系,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预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之一,作为教师来讲,要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这样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提升,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预习教学;尝试
1预习观的树立
1.1老师预习观的确立
        课前预习要求老师甩掉固定教学思维,应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师生互动情况及时调整讲授内容、方法。这就要求老师摆脱旧思维,老习惯,教学的目的是要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启发性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结论。另外,课前预习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和随心所欲的确立预习准备,老师还需要根据当前教学进度和计划确定预习范围。老师的预习观确立和执行是学生预习观培养和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预习观是个持久的教学过程,不是一撮而就的头脑风暴行为,老师的预习观切忌急功近利和弯道超车的短视行为,而是应将预习观作为一个长期的教学理念深入内心,根植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预习和教学互动的习惯。
1.2学生预习观的确立
        课前预习是一种心理状态的培养,通过预先学习准备,让学生自己进入自主学习状态。需要学生自己有预习的思维,预习中对所学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疑点,难点进行标记,做好在课堂上通过老师提问共同讨论,听课时就会主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是预习的准备和课堂听讲互动的有机结合,通过随访、公开演讲、班级交流互动等方式让学生自己谈关于预习的好处,预习的方法经验。学生只有长期的坚持预习观思维,才能真正学通,学精。
2小学数学预习教学的几点尝试
2.1抓实预习的可操作性
        预习对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着预习的可操作性程度影响的。如果预习的要求是那种学生绞尽脑汁都难以实现的,那么这样的预习就不会起到促进学习深入的作用,而会在开始之初就让孩子们感受到新知学习是那么的艰难,从而产生畏惧心理,使得后续的学习缺乏信心、丢失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抓实预习的可操作性,贴近孩子们的学习现实,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精准预习,使之成为有效教学的催化剂,成为有效学习的拐杖。例如,在五年级“圆的认识”教学之初,教师就可以安排一些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中更好地感知圆的存在,感受圆的美丽。并在预习中产生学习圆在这一知识的愿望,从而在新知学习中兴趣满满。
2.2指导掌握预习方法,优化预习体验
        预习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降低数学课堂教学难度,让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更加轻松。这一点已经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是在具体的预习活动实施过程当中,学生却面临着预习方法不足和无法有效利用准确性的预习方法轻松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

这一情况的出现和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就要消除学生对预习活动的排斥感和恐惧感,并通过指导学生掌握一定预习方法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进行预习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预习时间,并引导学生掌握三步预习方法来突破预习中的难点。首先要预习的内容是长方形是如何变成平行四边形的;其次要预习和对比的是长方形在转化成为平行四边形之后产生了怎样的变化;最后要预习的内容是如何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有效计算。这样的预习策略有着循序渐进和逐层深入的特点,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保证预习活动的顺利推进。
2.3利用思维导图指导预习
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模拟人类左右脑的运转原理,将文字、图画、符号、标识等生动资源结合起来,由此再现知识结构与思维过程的一种教学工具,可以手绘,也可直接利用思维导图软件自主制作,生成电子版的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可以让小学生及时在课前预习阶段自主整合新旧知的内在关联,便于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也要利用思维导图来指导小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师生双方均可利用思维导图展开思维交流。就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中,笔者就以思维导图整理了与图形面积有关的数学知识,利用直观的结构图、文字与符号帮助学生回忆了与面积及其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之后,笔者就与学生共享了这一思维导图,要求学生按照思维导图所呈现的数学知识、知识结构来整合数学知识,由此内化本课新知。待学生完成预习任务之后,便要在思维导图中完善关于“多边形的面积”的知识,丰富思维导图的结构与内容,积极呈现自己的认知结构,在此过程中再次深化预习成效。
2.4选择内容,开放课堂
        小学生年纪小,自学能力十分有限,数学课本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也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对一些概念知识、公式的应用等即使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而对于基础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在预习时也会处在一种疑惑、不解的状态。这时,教师就需要科学选内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时,通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了解到很多学生都知道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等),但问到这些公式是如何来的?为何要用该公式?学生会用充满疑惑的眼神看着我,都不做声。于是,我带领学生去探索这些公式的来源,由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解答问题方式也存在差异。在公式推导、验证的过程中,每名学生都表现得非常积极,都纷纷举手发言,整个课堂学习氛围十分活跃,有的画图进行推导,有的转化成别的图形进行推导等。在此过程中,我在黑板上从简到难进行演示,通过操作、探讨等途径,让学生经历预习与知识“再创造”的过程。这样,能够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到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有效弥补了传统死记硬背存在的问题。
3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作为第一步,同时也是学生形成探索能力的重要一步。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为日后学习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更多数学感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提高对科学预习的认识,学生与教师都要脚踏实地抓好课前预习。教师应当教给学生有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更好预习习惯,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杰.小学数学预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高新区,2018,000(006):135.
[2]芮晨晨.高效课堂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小学数学预习的问题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
[3]张建英.让预习丰厚学生学习的羽翼——小学数学预习分析[J].信息周刊,2019,000(049):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