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丽
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白蒲小学 226511
摘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也是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的目标之一,“二胎”政策背景下探讨家庭大孩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为计划生育二孩的父母未来如何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提供参考和指导,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对二孩家庭中大孩心理健康的教育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二孩家庭;大孩心理;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二孩政策是政府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而采取的措施,二孩政策也确实缓解了我国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一些人口问题,但与此同时,这项政策所引起的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大孩儿的心理问题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会带来影响,新生儿固然脆弱需要人照顾,但是家庭不能因此忽视大孩儿的反应,社会和国家都需要重视。
一、二孩家庭中大孩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1、情绪起伏较大
青春期是一个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开始独立地探索世界,形成自己的看法,随之而来的也会产生许多困惑,主要包括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和情感类问题。这些问题接踵而来,短时间内青少年难以适应,不能很好地接纳自我,此时父母应该扮演倾听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然而父母的关注都在二孩儿身上,大孩儿不能很好地宣泄情绪,就会变得压抑,自闭,不爱跟父母说话,没有安全感,甚至会怀疑自己。研究发现由于家中有了弟弟妹妹,大孩儿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烦躁、焦虑、易激惹等情绪障碍,他们很容易情绪崩溃大哭,经常撕毁物品。
2、自我同一性混乱
根据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青少年在青春期的主要危机就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埃里克森指出,社会对发展到青春期的个体会提出新的要求,分配给他们新的社会角色,他们也需要承担新的责任。种种变化使得青少年处于冲突之中,他们将经历各种困扰和混乱。因此,探寻同一性的阶段也正是这样一个冲突激增的阶段。甚至有研究指出,在探索同一性时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的青少年,有可能经历自我怀疑、混乱、冲动等状态,以及与家长和那些权威人物的冲突。大孩儿在二孩儿出生后,在家庭中的角色由独生子女变为哥哥姐姐,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与地位都会发生变化。在这一时期如果没有成功解决冲突,就会产生同一性混乱和消极的自我同一性。同一性混乱是指个体无法发现自己,不能明确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想要成为怎样的人,由此没有获得清晰牢固的自我同一感。消极的自我同一感是指个体为自己的家庭和社区所提供的适当和称心的角色,表现出轻蔑、怠慢和敌视,乃至对社会角色的任何方面都进行尖刻的嘲弄。
3、嫉妒心理作怪
嫉妒是指当被用来比较而比不上别人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二孩儿与大孩儿在同一个家庭中,不论是在内部还是在外部,不可避免地会被做比较。
在内部,大孩儿会把二孩儿的待遇与自己做比较,比如大孩儿小时候没有参加跳舞、画画等兴趣班,而二孩儿参加了,并且还得到了家长的夸奖,大孩儿就会产生嫉妒情绪;在外部,作为同一个家庭出身的孩子,也经常会被别人拿来比较,邻里亲戚所说的“爸爸妈妈更爱你弟弟(妹妹)”这样的话也会无形中引起大孩儿的嫉妒。当二孩儿出生后,家庭成员的关注更多地放在新生儿上,大孩儿就会把自己被忽视的原因归咎在二孩儿身上,从而引发自己的嫉妒心。
二、二孩家庭中大孩儿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1、做家长工作,端正思想态度
通过家长会、个别面谈等方式,一定要让家长明白四种类型的家庭教养氛围和方式,只有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民主型的家庭成员之间会表现得很和谐,父母也互相尊重。在这样的家庭中相处每个人自然会互相去体谅对方,相处也就轻松。所以当父母决定要二胎时,就要做大孩儿的思想工作,多和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明白,不管在什么时候,爸爸妈妈对他的爱是不会迁移改变的。爸爸妈妈还会更加地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要弟弟或妹妹后他们就是好哥哥、好姐姐。任何时候爸爸妈妈都不会因为偏袒而冷落他们,相反地会更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都应该是被每个爸爸妈妈平等地爱护着。
只有这样,孩子步入社会才能更具有良好的家庭心理品质,在孩子面临其他家庭成员的增加和变化以及家庭组织结构的哭然变化时,大孩儿才能更好地适应家庭角色的转变,积极地与其父母沟通,参与二胎儿童家庭的生活,欣然地接纳自己的弟弟和妹妹。
2、做学生工作,克服心理障碍
我们要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感情。所谓的社会家庭感情,简言之是指家庭这一个体为他人、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社会意识和倾向。教师要想很好地培养一个学生的对社会责任情感。
首先要为自己的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友好的教学班级环境和氛围。那么作为教师首先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始终坚信所有的学生,经过他的鼓励和帮助,都一定能克服心理障碍,获得很多学业上的成功。由于学生在校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很多时候心理的变化都会比较直接地反映在家庭和学校的生活中。
因此,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与学生家庭的沟通建立合作关系,无疑是目前解决家庭和学生的心理焦虑等问题最快捷有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教师首先可以有效地采用学生心理观察法定期对于学生在校的心理行为发展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建立档案,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这增加了学生与家庭交流的空间和家庭伙伴的关系缺乏互动,学生往往就不会以自我为中心,社会的责任和感情就能及时得到充分地培养和发展。在学生面临困难或者家庭多一个成员时,就往往不会那么容易抗拒,帮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尽快走出其心理焦虑等问题。
因此,我们首先要深入地了解这类孩子以及学生的价值观和内心体验,多方合力,去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其心理的困境,沐浴阳光,让他们在“二胎”的家庭拥有加倍的幸福感,健康成长!
三、结语
全面二孩儿背景下,为了促进小学儿童心理行为更好地适应和发展,父亲需要更多的有效陪伴时间,从而提供给孩子更高质量的陪伴,进而影响儿童的心理行为适应。
参考文献:
[1]丁常聪,李红霞,陈晓萍, 等.二孩的出生对幼龄大孩的心理影响[J].重庆医学,2018,47(31):4064-4066.
[2]鲍淑清."全面二孩"时代,"大孩"心理问题及对策的个案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10):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