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践解析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3期   作者:杨慧良
[导读]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门新兴的教学课程
        杨慧良
        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龙关镇中心小学 075511
        [摘要]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门新兴的教学课程,在小学教育阶段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掌握野外生存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进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践的作用,并提出在小学教育阶段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践的有效对策,促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在小学教育阶段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野外生存生活;课程实践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常见于军队训练中,其目的是训练军人的身体素质与野外作战能力,保证军队的整体素质,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与素质教育进程不断深入,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逐渐被应用到小学教育阶段深受小学生喜爱。通过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增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开发小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皆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一、在小学教育阶段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作用
(一)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心智成长的重要时期,自制力较差加之繁重的课业负担,如何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野外环境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与其生长环境有较大差异。在教师的带领下利用简单的生存工具培养学生的野外生存生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力、缓解学业带来的压力,使得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小学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继承者与储备力量,其个人能力与综合素养直接影响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因此,小学教育阶段教育问题始终备受关注,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已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了。198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加德纳(H.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的理论。他认为,智力不是单一的计算能力和语言能力,而是多元化的。包括: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为了学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通过野外生存课程案例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多元智能。该课程丰富了小学多元的教学内容,完善小学特色教学体系,为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高品质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并将传统学科教学与生命认知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参与大自然的热情,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格
        通过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大自然的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通过训练与实践不断尝试超越自我,在一次次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养成坚韧不拔的品格。通过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配合。此外,通过野外生存生活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观察与亲身体会中深入的理解教材中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践的有效策略
(一)系统规范地组织开展野外生存生活实践活动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活动的规范性与系统性,为学生构建科学的训练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野外生存生活相关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在具体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周密的训练计划,要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动力,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协调统一,进而培养学生系统的掌握野外生存生活知识,并积累实践经验,为日后走向社会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奠定良好基础[1]。
(二)将科学文化知识与野外实践结合在一起
        在组织学生进行野外生存生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将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运用其中,实现多元智能开发的培养目标。在此过程中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与知识储备量有一定的考验。例如,在野外生存生活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昆虫,为学生讲解不同昆虫的特点,在听到蝉的叫声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回顾与蝉有关的诗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从而将生物知识与古诗联系在一起,优化生物知识传授方式,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印象,让学生了解到蝉在树上吸取汁液,幼虫在树下土壤中吸取树根部的养分,影响了树的生长,可以让学生用胶带绑到树干上捕蝉,由此一来可以实现生物防治教育。在学生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空间条件,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教会学生如何在自然环境中辨别方向。如:通过观察树木,通常朝南一侧的树木枝繁叶茂,颜色鲜艳树皮表面光滑,向北的一侧恰好相反,朝北的树干上通常都长有青苔。还可以让学生利用手表辨别方向,以二十四小时时间计算法为基础,将所处时间除以二,再将所得商数对准太阳的方向,此时表盘上12所指向的方向就是北方。通过观察蚂蚁洞穴也能够判出方向,大的蚂蚁洞口都是朝南的,洞口小的都是朝北的。在组织学生观察蚂蚁洞穴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要踩死蚂蚁,此时教师要告诉学生,任何生物都是有生命的,其在自然界的食物链中都处于重要一环,我们要尊重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给予他们生的权利,从而让学生懂得热爱生命,实现情感智能培养。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搭建帐篷,开发学生的运动智能,让学生动手实践绳结课所学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搭帐篷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想到了在绳结课中所学的双套结,这种绳结方式十分牢固,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并且易于解开。通过野外生存生活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2]。
(三)提高野外生存生活教师的指导能力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学生生存生活训练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阶段,缺乏专业的野外生存生活指导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性,确保学生能够在野外实践活动中全面发展,势必要提高野外生存生活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素养,通过层层选拔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高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活动的质量与效率,为学生成长与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求带领学生开展野外生存生活实践活动的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培养学生掌握一旦在野外环境中意外受伤如何处理。如:有学生不慎在野外实践活动中跌倒骨折,同伴不能盲目搬动伤者,而是要就地寻找一些能够固定伤者骨折位置的木板木棍等,帮助伤者固定骨折部位,从而提升学生的野外应对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与大自然进行基础,通过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活动,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符合小学生的成长需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生命认知和锻炼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唐霞.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生存自理能力[J].读写算,2018,(5):188.
[2]黎昌友,林可可,赵双.小学生野外生存训练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现代交际,2017,(12):177. DOI:10.3969/j.issn.1009-5349.2017.12.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