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机 ,大课堂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3期   作者:王玉
[导读] 手机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对人们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王玉
        四川省成都市马家河小学  610043
        手机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对人们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不仅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成为“低头族”,不少学生也对手机产生了依赖、迷恋,甚至将手机带入课堂,不恰当、不合时机地使用手机对学生同样会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正确沟通,引导学生丢掉手机,认真、高效地听课,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技“双面性”,是当下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小学生对手机利用现状
        关于手机游戏对少年儿童的不良影响,国内外很早就有专家对其调查研究。调查显示在我国,上网人员中18岁以下的小学生占15.8%,休闲娱乐是他们上网的最主要目的,而手机游戏已成为互联网休闲娱乐方式中最吸引人的一种类型,手机游戏中角色扮演型游戏对小学生成长产生的影响最大。而有94%的小学生玩过手机游戏,长期玩的就有50%,不过48%的小学生只在假期玩手机游戏,38%每天玩手机游戏时间少于1小时,只有14%的小学生每天玩手机游戏时间多于1个小时。大多数小学生都玩过一些手机游戏,原因是大多数小学生认为平日较为无聊,或没有什么课外活动可以参加,故都会去尝试一些手机游戏。与他们聊天时发现,当放假特别是长假时一天玩手机游戏3、4个小时以上的小学生很多。
二、小学生沉迷手机原因分析
        小学生的迷恋手机游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们也可以寻找到一定的规律,通过对这些规律的研究,我们能够较为清晰地看到造成“小学生沉迷手机”这一现象的原因。综合社会中的一些现象,笔者发现,小学生中玩手机游戏及沉迷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决定的。
        1. 压力方面的原因:目前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业负担比较重,学习上的压力及家长方面的期望让学生感到压力,而他们还略显幼嫩的心根本无法承担这样的压力,于是就想找个途径来宣泄这种压力,缓解这种本不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层的压力,虚拟的网络就成了他们很好的宣泄世界,慢慢地,就容易迷恋,陷于其中。
        2. 心智未成熟:小学生的心智还处于发育的阶段,无法完全自己准确地判断出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一般是跟着社会大流在走,因此,容易在进入网络游戏之后,没办法马上理智地停止,反是越陷越深。
        第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每个家庭配有手机,并且家长也认为手机应用是目前社会应该具有一个基本能力,想让孩子及早掌握这门技术,对孩子的早期触摸手机持默许甚至是鼓励态度,但却不能及时准确地引导,因此容易导致孩子们上网却又沉迷网络中去。
三、小学生沉迷手机的负面影响分析
     根据权威调查统计,目前小学生中玩手机的有60.7%在玩游戏,14.1%的人找朋友聊天。可见,小学生玩手机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1.时间上的失控。孩子年龄小,很难控制自己,玩手机聊天、游戏后很容易一发不可收,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消耗在上面,造成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的下降。

        
    2.道德上的失控。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还处在形成时期,他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接受各种不健康的诱惑,造成道德上的失控。
        3.性格上的失控。有的孩子长期沉溺于游戏世界,逐渐将自己从现实世界中淡出,其性格也往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4.学习风格上的失控。网络的过度便利性可能使孩子产生学习的惰性,遇到问题不是苦思冥想,而是草草寥寥完成作业,孩子的学习质量、内在素质受到威胁。
四、解决措施
引导小学生正确对待手机游戏,而不沉迷于手机游戏,不仅仅要靠学校、家庭、社会一起努力,共同为小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一)发挥学校教育功能,正确看待手机游戏。
1.要以人为本,真正关心、爱护学生。
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学生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方能以真心换真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让学生从心理上、情感上彻底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2.寻找契机,巧妙启发。
学生玩手机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为什么呢?关键原因是学生自己没有意识到危害。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寻找教育的最佳契机,采用机智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他真正认识到迷恋玩手机的危害,才能自己控制自己,自觉抵制这种现象。
(二)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了解孩子心理需求
1.多与孩子沟通。心理咨询实践表明,孩子过度沉迷在手机游戏中,往往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系,许多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就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2.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引导孩子认识到过度玩手机游戏的危害,而不是强行禁止玩手机游戏。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不论是在“拍纸片”、“抛铁环”的时代还是在现在的游戏时代,人的一生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人都需要发泄原始冲动和欲望,游戏起到了一定的社会心理治疗作用。实际上,在没有手机游戏的时代,孩子们玩游戏也常常会废寝忘食。
(三)全社会共同努力,创设良好互联网绿色环境
1.营造绿色手机游戏的社区环境。在图书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设立绿色手机游戏通道,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设施,改善条件,延长开放时间;尝试在社区的服务中心设立免费的绿色手机游戏场所,周末和节假日向未成年人开放。
2.加强对手机游戏的管理。手机游戏对孩子活跃思维、开发智力是有一定帮助的,然而,当前手机游戏市场乌七八糟、鱼龙混杂,对于在身心成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来说,无疑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我们要加强管理来消除不良影响。保护青少年健康玩手机游戏。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网络的发达,手机不仅在成人得到普及,就连青少年也普遍使用手机,甚至对手机产生了依赖和迷恋,。而这些,不仅有社会、家庭的因素,更是由学生自身成长的阶段特点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启发引导,循循善诱,让学生意识到带手机进校园的危害,从而学会自己克制、正确使用手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序,1-2. 
[2]李斌辉.课程改革中实践者为何轻视课程理论[J].教育发展研究,2009(4):17. 
[3]高德胜.坚持中明确,完善中提高[J].中小学德育,2012(4):21. 
[4]孙民.在坚守中创新--《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推进[J].中小学德育,2012(4):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