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春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悦乐镇第一中学 65700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积极贯彻党的教学方针,认真履行新课改中的任务,努力实现新课改中提出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教学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约束个人行为,努力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公民。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所联系,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人公。
关键字: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
引言
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是言谈举止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是国家法治和道德准则发挥作用,因此在初中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并不尽如人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普遍不高,如何优化课程教学、提高育人实效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利用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要关注教学活动各个环节与生活化教学理念和内容的结合。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利用课堂知识去重新认知生活,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在道德与法治社会中,学生掌握丰富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认识到知识与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才能深人思考。因此,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要积极挖掘生活素材,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问题人手,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科教学标准,用生活化问题,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如此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比如,在讲解七年级“我们需要特殊保护”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特殊阶段的成长特征,同时清楚地意识到初中学生尚未成年,缺乏社会经验,需要得到特殊的保护。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初中学生容易出现判断失误的现象,或者容易受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误人歧途。还有学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被社会不法分子伤害,甚至有学生在社会上结交到一些不良的朋友。针对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和交友特征,笔者在课堂上通过设置一些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分析和相互探讨,具体如下。师:同学们,如果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迷路的叔叔,他找你问路,并且要求你带路,你会怎么办?生1:我会给他指路,但是不会给他带路。
生2:我妈妈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所以我会装作没听见,继续往家的方向走。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自主思考,并且与同桌之间展开相互的交流,给出自己心中的答案。而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没有直接给出是非判断,而是通过不断的追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相互讨论等学习方式,了解“我们属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弱,需要得到特殊的保护”这一问题。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生活化问题的引人,让学生围绕“我们需要特殊保护”这一问题展开自主讨论,不仅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尚未成年,缺乏社会经验的问题,而且促使学生树立起了自我保护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创造情境,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欲望
在传统道德和法治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往往是教师重点和学生背诵。这种教学方式使很多学生对道德和法治课程的学习非常枯燥,学习兴趣低,课堂参与度不高。在这种状态下,重点内容的背诵效果很差,教学失去价值。作为学生活动强的学科,在开展道德和法治教育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况(如故事型情况、生活化情况、戏剧式情况等)。从维护宪法权威的教授来看,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宪法的重要性,体会宪政国家的思想。教师应有权为学生创造人民代表会议的话剧情况,让学生担任人民代表,在“人民代表会议”上履行“人民代表”,完成宪法修改工作。为了提高学生对宪法各项内容和意义的认识,教师可以在“会议”中安排学生扮演“记者”角色,根据“记者”代表提出的观点及时提出疑问,并由“人大代表”回答。通过这些情况教育活动,学生对教育内容产生了很多兴趣,积极探索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利用学到的知识,使情况更加合理。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拓展教学资源,改变被动局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抢占教学先机,帮助学生形成道德与法治素养,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雅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19(11):99.
[2]顾莉,刘雪纯.“让学引思”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06):109-112.
[3]赵丽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式初探[N].发展导报,2018-06-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