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从背诵的经典到行动的准则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3期   作者:丁丽莎
[导读] 自古中国便是诗的国度
        丁丽莎
        义乌市苏溪镇第二小学   
        摘要:自古中国便是诗的国度。重拾诗意,将诗感引入教育,是回归传统文化、促进人心灵自由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本文希望通过将中国传统启蒙读本《弟子规》中的德育思想应用于学校教育,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个更为清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弟子规   经典    行动    

        一年级时每个孩子都得到一本《弟子规》。通过阅读,我发现它对日常行为规定得非常具体,便于实践和操作。我想,如果能带领学生熟读成诵,吸纳其精华部分,那该是一件多好的事。于是,学生一到教室,就先读一遍《弟子规》。读着,背着,孩子们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更令我想不到的是,背诵《弟子规》为我的教育工作带来许多灵感!
一、《弟子规》里隐藏着安全教育
        有一回,我刚迈出教室门口,就有学生来报告说,小凯的头撞在了桌子上,流血了。处理完伤口以后,我对学生说:“《弟子规》里面的哪一句告诉我们,在教室应该怎么做才安全?”学生大声说:“宽转弯,勿触棱!”这样的安全教育更深入人心。
二、相处之道是《弟子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1、开玩笑过火惹事端,《弟子规》帮忙讲道理。
        一日午间活动发点心时,大家领了点心,准备回到位置慢慢享用。当小胡经过婉婷的位置时,婉婷说,必须要留下买路钱,才能过去。小胡本来就是个不苟言笑的人,加上他这两天有点感冒咳嗽,心情不舒畅,就很郁闷地准备从桌上爬过去,婉婷却把桌子往后一拉,小胡的手撑空了,牙龈磕在了桌子的边沿。幸好没有大碍。小胡说,婉婷经常这样,他很苦脑。婉婷却疑惑不解地说:“我是跟他开玩笑的。”我一时语塞,情急中,我想起了《弟子规》。对她说:“《弟子规》里面有一句是这样说的:‘人不闲,事勿搅,人不安,话勿扰’。当人家没有心情跟你开玩笑的时候,你就不要拿闲言闲语去打扰他。”我又让全班同学联系这件事情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孩子们知道了,开玩笑还要看看对方有没有心情。
2、背后揭短生嫌隙,理解《弟子规》促和谐。
        开学初,一个家长很突兀地对我说:“我们小华怎么跟小林是同桌呢?”言下之意,小林根本就不配与她女儿同桌。我反问:“跟小林同桌有什么不好吗?”她无言以对。等她走了以后,我问小华:“你妈妈跟你谈起过这件事吗?”孩子说:“我妈妈说小林学习太差了,会影响到我的学习的。”这明显是小华在家长面前揭了小林的短。该怎么办呢?在我思考对策的过程中,我想起了我读到过的一篇文章:《学大雁,别做海鸥》。为了跟家长取得共识,我在周末作业单的反面,打上了老师的话:“亲爱的家长,您好!科学家告诉我们,在雁阵中大雁飞行的速度比单飞高出71%。处于“V”字形尖端的大雁需要承受最大的空气阻力,因此领头的大雁每隔几分钟就要轮换,这样雁群就可以长距离飞行而无需休息。

雁阵尾部的两个位置最为轻松,由年幼体弱者占据这些省力的位置。如果哪只大雁掉队,雁群就派出一只健康的大雁,陪伴它落到地上,一直等到它能继续飞行。这种紧密合作的社会秩序对于雁群的生存和健康发展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一个班集体,就像是一个雁阵。难道我们不应该教育孩子们向大雁们学习吗?您有什么看法,直接跟老师沟通。让我们一起用理智而冷静的心态去教育好所有的孩子。谢谢!”同时,我把老师的话读给孩子们听。我对孩子说:“《弟子规》的第二句告诉我们:‘泛爱众,而亲仁’,和同学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就连大雁都知道爱护体弱的同伴,我们更应该爱护暂时落后的同学。” 紧接着,我说:“我们也不能在同学背后议论他的缺点,更不能因为他有缺点就嫌弃他!请同学们把《弟子规》翻到67页……”大家不约而同地读道:“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通过老师、学生与家长的多方谐调后,再没有人提出要换同桌,小华的妈妈也总是提醒女儿帮迟来的同桌整理课桌!
三、《弟子规》里也有美的教育。
        入秋以后,孩子们的衣服渐渐增多。活动后就要宽衣解带,可是孩子们往往会忘记把衣服重新扣上。甚至于鞋带松散了,也是一幅不以为然的样子。看着他们邋里邋蹋的样子,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去劝说他们。正当我苦思冥想时,我又想起了《弟子规》,同时也想起了一个相关的故事。我赶紧讲给学生听:在春秋时代有一个晋国大臣叫赵宣子。他常常直言不讳地劝诫晋灵公。晋灵公却怀恨在心,派杀手去刺杀赵宣子。杀手赶在早朝前到了赵宣子的家里。因为赵宣子起得太早,所以他已经把朝服穿得整整齐齐,正襟危坐,在闭目养神。而杀手见他这种威严的仪容,心里十分敬佩,他想:赵宣子在无人见到的地方都如此恭敬,在有人的时候必定十分认真对待国事,对人一定非常谦逊、恭敬。如此人才是国家栋梁,人民的主人,我不能杀他。从这个故事,我们体会到,当一个人仪容端庄,就能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敬。”讲到这里,我带领学生大声地背诵“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慢慢地,衣着松松垮垮的孩子越来越少。
四、学习习惯的培养,《弟子规》中有据可依。
        总有些孩子在读了好多遍课文以后,依然是丢三落四。我决定现身说法,引导学生做到一字不差地读课文。我对学生说:“哪怕我是第一次接触文章,我也一定可以把文章读得一字不差。”看着学生半信半疑的样子,我拿起《同步阅读》说:“你们想听老师读哪一篇文章,我读给你们听。”有几个大胆的男生说:“《我的名字叫解放军》。”“好!”我利用目录很快找到这一课,毫不迟疑地读了起来!当我从容不迫、字正腔圆、一字不差地读完了文章时,学生都惊讶地目瞪口呆。我却轻描淡写地说:“当我读书的时候,我的眼睛总是抢先往后看,心里早已明白接下来要读什么内容了。因为老师在读书的时候,做到了心到、眼到、口到,特别是心和眼,是走在‘口’的前面的。”接着我又范读了几句,告诉学生如何让眼睛先行一步。最后说:“《弟子规》说,读书法:……”没等我说完,学生就接着说:“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之后,学生经常互相比试谁读得最准确。
        当教育工作出现种种问题时,我都会让自己冷静下来,脑子里迅速搜索方法与对策。往往,我都会从学生天天在背的《弟子规》中找到灵感,因为学生已经熟读成诵,家长们也有所耳闻,所以引用起来也是顺理成章。在与实践的结合中,《弟子规》成了孩子们自己的行动准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