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倩倩
淄博市淄川第二中学 255100
摘要:众所周知,进入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难度会随之加大,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为积极推进教学效果的生成,采用问题导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教学中的教育内容逐渐被教师接受和认同。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将学生的思考结果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强化学生在学习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研究
引言:问题导学法即教师基于教材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开展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肯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问题导学法能够改变以往教师主导的课堂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不会把答案讲出来,答案只能在学生的思考中产生。这一过程培养的不仅是学生解题的能力,更是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的重要步骤。
一、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符合学生思维特点
研究发现,中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日益突出,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硬性输出,他们渴望并且有能力进行一定的思维运算。[2]教师抛砖引玉,会让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由于这一内容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感,所以如果单纯的通过讲述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难度,此时教师则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教师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可以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
2、尊重学生的主体特点
联合国1989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强调0—18岁儿童有权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是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自主思考的肯定。问题导学法的实践过程充分肯定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在思考问题中不断交流、分享,淘汰错误的想法,坚定正确的方向。在思考中,学生的思维经历出“建构—推翻—再建构”的过程,因而得出的结论也更具有说服力,这一思考结果将内化为学生思维的一部分,为以后的学习和实践积蓄力量。
3、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学生在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勇于探究:“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勇于探究的品质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中之重,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不竭动力。勇于探究的精神,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畏艰难,解决问题,也是坚韧不拔品质的良好诱导因素,在生活中勇于探究、不畏艰难,便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目标。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1、把握提问时机,引导学生思考
适时提问,在正确的时机引发思考。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时间极为广泛,可以是授课过程中的任意时机。在课程正式开始前,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提出思考,鼓励学生积极互动,吸引学生使之快速进入课堂状态。讲授过程中,难免有学生会因为内容枯燥,授课时间长等产生倦怠,此时教师可以适时抛出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在学习统计图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提出“生活中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统计图解决呢?用哪种统计图更合适?”等一系列问题,给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增加学科自信和应用能力。
2、转变教学关系,认同学生的发现
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不仅仅应该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发现,鼓励学生的想法。在课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生在不断的提问中,获得知识、建构思维,教师在课堂中不断观察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方法,以不断适应不同的学生群体,做到真正的教学相长。教师可以提出测量旗杆这一问题,由于需要实际操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合作小组,解决问题,自己也加入其中,在学习中扮演学生同伴的角色,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3、培养数学思维,建构数学核心素养
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对于构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目光不应该局限在课程内容上,更应该把课程内容应用于生活实际,开拓学生思维,如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下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在认识概率这一课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老师蒙上眼睛,班级的任意一个学生走到我面前,那么她是女生的概率有多大呢?”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数学思维,构建数学核心素养。
结语: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的正确运用使得初中数学教学更具生机和活力。通过问题导学中“把握提问时机,引导学生思考—转变教学关系,认同学生的发现—培养数学思维,建构数学核心素养”三个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数学思维,助力其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向群.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9(33).
[2]李秋仪.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