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学德育沟通之共情艺术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0期   作者:黄雪芳
[导读] 本文基于中学德育过程中的沟通障碍,分析沟通障碍产生的后果、原因并提出沟通障碍消除对策之共情艺术
        黄雪芳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尚德中学,福建省 福州市350514

        摘要:本文基于中学德育过程中的沟通障碍,分析沟通障碍产生的后果、原因并提出沟通障碍消除对策之共情艺术。简要阐述共情以及共情艺术的概念。从以生为本,平等沟通;陪伴倾听,信任守护;共之以情,导之以行等三方面介绍共情艺术的实施。

        关键词:中学德育,沟通障碍,共情艺术,学生本位
        身在中学最一线多年,深感德育管理之重,学生管理之难。习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读书尚理,育人德先”。[1]毫无疑问,轻视学校德育管理的行为必然是对国家、民族、家庭、个人不负责任的行为。
        而当下,学校的德育工作基本面临着“我用情付诸流水,爱比不爱可悲”的尴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下面笔者从德育最一线的角度谈谈点滴感受。
一、德育之困惑:沟通障碍
        1.沟通障碍产生的后果
        处在一线的班主任老师都或多或少跟学生有过沟通的不愉快。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很大部分中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自负的独立、肤浅的认知、张狂的青春。而我们老师就会经常性的面临这些学生肆意的顶撞,甚至是个别学生无理的挑衅或者威胁。
        如果师生之间沟通不善,老师的处理方法不当,将会使问题复杂化,使班级工作步履维艰,甚至造成班级管理“炸了”。因此班主任需要自我反思并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
        2.沟通障碍发生的原因
        师生双方相互不了解。物理学告诉我们“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为老师,我们未必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而学生也未必了解老师的用心良苦。我所说的和你理解的一样吗?你所讲的和我想的一致吗?师生之间繁琐的问题,需要换位思考,体现了德育沟通的艺术。德育工作需要老师深入的了解、细致的观察,并具备与时俱进的素养和玉石般温和的心。
        而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站位往往过于“领导者”,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缺乏起码的尊重、平等与互信。当学生感受到“威胁”时就会做出“自卫式”的反击、敷衍、对立、挑衅。
二、障碍之消除:共情艺术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沟通艺术。使师生间交流行之有效,拉近两者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亲其师”并“信其道”,从而促进班风学风的良性循环。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方式很多,而最有效的是共情式沟通。
        1.共情艺术的概念
        共情是一种能够感受理解他人情绪状态和分享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是个体对他人情绪需求进行关心理解并作出适应性反应并促进双方合作的能力。共情在社会联系的形成与维持中占中心地位。[2]共情是学生发展道德情感的过程,是学生建立同伴关系的过程,是学生亲和融入社会的过程。


        2.同情行为与共情艺术
        从共情的概念上看,共情具有双向性,感同身受。有别于同情,同情具有单向性,一厢情愿。比如:“我理解你”、“我懂你”等属于个体对他人的主观臆断。仅局限于表面现象,忽略深层的内容。擅自给出自己的意见,往往会压抑学生真实的情感。因此,同情不能有效的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要做到师生沟通有效,应具有共情艺术。共情应该是“我理解你、你理解我”,“我懂你、你懂我”。我能感同身受的理解你的情绪,你能设身处地的理解我的工作,是一种双赢行为。
三、共情艺术的实施
        任何一名教育工作者都肩负教育与教学的双重身份,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你的教学水平有多高,而是因为学生在管理沟通上对你的认同。在与学生的沟通上,苍白的说教,严厉的苛责,直接的告知,是很难让学生心服口服。师生之间应该怎么沟通?怎么样才能做到共情?
        1.以生为本,平等沟通
        以生为本,学生是德育管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平等是师生沟通交流的基础与前提。如果班主任以“领导者”的姿态俯视学生,那么学生对你会产生畏惧之心而不是敬畏之心,学生会对你产生抗拒之心而不是同道之心,学生将会对你产生情感隔阂而敬而远之。因此,班主任以平等的之心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与你成为朋友,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才能让学生主动与你沟通。
        2.陪伴倾听,信任守护
        陪伴是最真的守护。2019新冠疫情期间师生返学校,学校对507名学生做心理健康问卷,问卷结果反映焦虑情绪严重1人,焦虑情绪中度4人,焦虑情绪较轻8人。对这些学生进行实地家访发现,这些有焦虑情绪的学生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或离异、或变故、或留守。这些学生最需要的是陪伴,而陪伴往往成为这些学生最奢侈的东西。家庭给不了,那就由老师代替,不用太多的言语,守着就好,陪着就行。
        倾听是最诚的信任。对出问题的学生,班主任不可轻易下结论批评教育。在事件没有明朗之前,不妨选择默默的倾听。分享他(她)的情绪,感受他(她)的悲伤,体验他(她)的不满。传递老师最真诚的信任,帮他(她)保守秘密,静静的听,耐心的等,静待花会开。慢慢的学生会分享给你很多属于他(她)的故事,很多其他同学的故事。班主任只要分析学生的故事,就可以找到解决学生问题的突破口,并且还会发现很多班级存在的问题,然后顺带解决。
        3.共之以情,导之以行
        顺其心性,共之以情,刺其心境,导之以行。顺其心性,不代表放任和纵容,而是为了避免沟通过程中负面情绪的爆发引发更深的矛盾,为了在沟通的过程中给学生自我反思的时间。共之以情,跟学生一起分享宿舍与卧谈,一起分享读书与艰辛,一起分享手机与游戏,一起分享喜怒与哀乐,跟他(她)一起成长。与学生一起走进学习生活情景,一起体验对错是非,引导刺激学生心境,让学生发现自己问题。与学生共同面对问题的存在,落实解决方案。共之以情,导之以行,让学生将自身作为反思的对象,通过不断的反思自身而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3]使问题解决更加顺利,并且切实有效。
结束语
        在繁杂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沟通是一门永久的课题,是一门永恒的艺术,共情是沟通艺术中的最重要的一环。在社会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学生成分更为复杂的情况下,班主任更应该注重共情艺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爱名之,让学生立足于批判立场自我反思。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
[1]叶成贵.浅谈基于物理学科树人教育之我见[J].中学理科园地,2019, (5): 46.
[2]张晓霞.自闭症谱系障碍者共情能力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9, (8): 48.
[3]钟启泉.核心素养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