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0期   作者:张爱军
[导读] 小学课程是知识学习的启蒙阶段,三年级的学生度过了刚上学的时期的稚嫩
        张爱军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三实验小学 山东 滨州 251800
        摘要:小学课程是知识学习的启蒙阶段,三年级的学生度过了刚上学的时期的稚嫩。这一阶段的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尤其数学的教育是是这个阶段的重点,数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小学教育的质量。对于该年龄段的学生,是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教师要注意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让学生翱翔在数学的海洋里,达到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针对提高小学数学质量,提出以下几点策略,旨在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三年级  教学策略
        对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在实践中不断融入模式的创新,及教学理念的优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课前按照课标备课,课堂上根据教案直接讲授。这种平铺直叙的方式很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水平也不能提到提升。所以,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究,转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策略,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一个关键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提高学习效率。如果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到失去安全和受压迫,那么学生的精力就难以得到集中,自然就没有一个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将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还比较的感性。当他们对老师的印象较好时,自然就会对其课堂教学产生关注和兴趣,学习的效率就会提高。相反,如果对一个老师不敢兴趣,那么对他的课堂教学也会产生抵触,更不能好好地学习。因此,教师要注重语言的幽默和知识的储备,去关心、了解和尊重学生,这样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能够找到相应的对策,建立一个良性的师生关系。
        二是营造一个轻松、有序的课堂氛围,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参与、愿意学习;另一方面有序的课堂环境是对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参与其中。还要给学生立好规矩,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纪律差的学生的关注,找出其中的原因,加以引导。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合理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融合了图片、音乐、视频等灵活有趣的方式,在教学中有其明显的优势。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转变,这个年纪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弱,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好的使数学问题模型化、实体化。所以,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上不妨加入多媒体的应用,把一些难以理解的原理展示出来。例如在对三年级下册的“年、月、日”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动画、图片的形式,对抽象的时间进行具体演示,播放地球的自传、公转,以及如何出现平年、闰年,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这些原理,加深对此的理解。
        2.关注习题教学的应用
        课堂教学成果的检测离不开习题的巩固,是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体现。习题练习是否有效,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对提高教学质量尤为关键。所以,教师应当从教材内容出发,立足重难点,合理设计习题,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教师在习题教学的设计上要注意其应用性、趣味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点来思考问题,实现效率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现阶段的数学习题不再是单一的解决途径和答案。这个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敢于解决问题,发挥创新精神。根据课堂教材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这个时候的习题教学将会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学到新的知识。总而言之,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信心,打开学生的思维,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提高教学质量。
        三、设立具体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参与度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的发展,对于抽象的事物理解起来还比较困难,所以在日常教学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参与到一个可观、可触摸的教学情境中去,比如课堂上设置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教学环境,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能够促进教师有效教学。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的教学上,教师可以利用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使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了解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可以对课本、小积木进行一个测量计算,用1平方厘米的小积木进行不同的搭建,这样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模拟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联系现实生活案例,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在小学教育阶段中,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基础学科。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知识的运用,这需要教师深挖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结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从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例如,前文提到的“年、月、日”学习内容就与我们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针对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是如何记录生日、纪念日或是某种活动具体发生的日期。从而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也可以深入探究某种活动发生的具体时间,可以精确到时、分、秒,如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出生日期精确到分和秒。再或者教师还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计量单位,比如毫米、分米等,比如在测量物体长宽时,我们会如何测量和记录,以及如何通过计算得到自己想到得到的结果。比如,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测量和计算家门的宽度和高度,来确定一个物体是否可以搬进家中。这些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的实际案例都可以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从生活角度认知到数学知识的存在和实际应用的作用,进而让枯燥的课堂知识变成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方法,从而在生活化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新课改实施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的广泛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合作互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借助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组员个性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拓展学习内容和增加探究知识范围,从而在相互学习和配合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在实践教学中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助于改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主体学生地位,是增加学生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测量和计量单位时,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习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合理分组和为不同学生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可以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总之,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要做到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坚定不移落实好的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让学生们发现数学的乐趣,为之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平娟. 浅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及策略[J]. 好日子, 2019, 000(010):P.1-1.
        [2]赵宏. 谈教学方法创新下如何提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20, 000(002):P.80-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