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法学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0期   作者:林国鸿 文阔 蒲洋城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学专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法律人才
        林国鸿  文阔  蒲洋城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610213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学专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法律人才。但法学专业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方面却存在着短板,以致一些法学专业的毕业生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法律思维能力,缺乏职业伦理观念。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法学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法学专业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法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近年来,关于法官违法乱纪的案例接连出现,这样的反面教材不但影响到正常的社会秩序,还会让人们对法学和法律失去信心。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这些案例的背后都是由于法律工作者对于法律法纪的认知不够,自身定位不清晰,从而经受不起诱惑的考验而犯下错误。因此,只有真正从意识形态上重视法学思政教育,在道德精神上不断升华,确保法律工作者遵守法律法规,并且做到公平公正,重新让人们相信法律的神圣及法律工作者的严谨。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大学生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最应当树立良好的思想素质,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加要将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教育是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法学专业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重要的参与者,亦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中坚力量,因此,对新时代高校法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必要,培养思想积极、素质优秀、专业卓越的法学人才方能为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输入青春正能量。
        2大学法学开展课程思政教育遇到的难题
        2.1缺乏实践性的示范性课程教学
        法学教学本身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质的学科,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追求学生对法律法规的记忆,从而忽略了实践性教学。这样的脱离实际教学,无法让学生找到课程思政教育的联系点,导致法学专业教学成为独立的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示范性教学,结合法学及思政教育进行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法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2.2课程思政教育意识不强
        从80年代至今,大学法学教育一直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融入内容可谓少之又少,因此课程思政教育一直未得到重视。此外,法学教学也一直与课程思政教育保持一定的距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深刻地意会到法学思政教育的问题,导致法学专业学生学习理论固化,无法适应现实生活的需求及应用,成为所谓的“书呆子”。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法学及课程思政教育进行关注及重视,才能更好地缓解当前的难题及困局。
        3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
        3.1重视途径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千篇一律,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色彩,课堂教育作为主渠道之外,可以就教育的群体性与亲和力进行渠道探究。教师应遵循新时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学习习惯,在开展教学中探寻多元化的个性教学,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拓宽适合法学专业学生的教育途径。
        法学专业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性,需要传授大量的法律知识与教材案例分析,因此在专业知识培养的过程之中,往往以课堂传授与案例教学为主,善于培养学生对于法律知识与法理运用,并辅以经典案例分析,以此巩固法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就目前法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来看,法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还需注重法学学子品格的养成,随着近年来部分法律从业者其身不正引发的社会问题,影响到群众对于法律工作者的信任,因此培养出思想政治上过硬、德法兼修的法学人才成为社会的需求,亦是推进法治进程的需求。对于大部分法律工作者来说,求学期间在校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在进入职场后均会直接反映为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与素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是高校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前提之一,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深厚的专业知识技巧,才能经得起社会的磨砺与考验。
        针对法学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可以相互融合。例如结合时事进行教育,社会热点往往是法学专业学生研究社会制度、法律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以法学专业去分析是锻炼法学学子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进行专业教育、阐释法律知识、揭开现实情况的同时展现法律应有的正能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合理运用同类案件的对比分析,展现法律在实践中的完善和发展,展现法律从业者具备思想素质与职业道德是必备的综合素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同向而行,构成协同效应,在教学工作中切实做到思想引领。
        3.2进行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思政教学属于典型的封闭式教学,强调理论灌输,难以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精神与法律职业伦理。因此,应当打破封闭式教学,进行开放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当今社会上弱势群体生活的艰辛、留守儿童的泪水,白领阶层的压力(中国每年猝死的白领超过50万人,其中不乏知名企业的CEO),唤醒学生的同情心;然后,教师应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黑恶势力的嘴脸,暴发户们挥金如土,激起学生的义愤。最后,教师要着重向学生介绍山口良忠法官活活饿死在法院台阶,也不去黑市购买食物的故事。———通过开放式教学,可以让学生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定位,认真思考自己将肩负的法律责任,学会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弱势群体负责,自觉追求公平、正义。
        3.3深挖法学专业思政,建立社会法律信仰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思政课程是指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等思政内容,而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是在法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持以依法治国为出发点培养“法治中国”的接班人。法学专业课程教学并不是指专业的法学概念及条文知识,更多的是需要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因此,教师需要挖掘法学专业知识的思政基因,充分融入社会主义价值观及人性考量,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及法律信仰。
        例如,在学习“中外立法例”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地域文化、思想差异、法治经济等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外立法的差异。在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同时,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分析立法的依据及审视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大局意识及法律信仰。在学习中外立法的时候,教师需要以公平公正的态度进行教学,积极吸收和借鉴外国的优秀经验,以便在日后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应对不同国家的法学关系。
        结语
        新时代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课程,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传道授业中需不断提升自我水平、不断深入研究,探索法学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法学专业学生作为法治建设的接班人,更应当注重提升个人思想政治水平,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运用到自身专业实践当中,做一个德法兼修的优秀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人民日报,2004.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2005.
        [3]靳诺.民办高校德育专题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58.
作者简介:
林国鸿,男,福建福州(1998.03.3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文阔,男,海南东方(1998.04.20)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蒲洋城,男,湖南邵阳(1999.10.24)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