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摘要: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中力度加大,虽已颇有成效,但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修订、教材选取、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设备投入等方面仍有待提高。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普遍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要摆脱当前的发展困境,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设置以重实践、轻理论的课程结构;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更新、吸取最新内容;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紧密联系,共同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双师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经济领域各行各业内的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类教育,以就业为办学导向,以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标。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计算机已普遍应用于许多职业和工作岗位中,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分析思考问题以及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综合性素质,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创新,提高学生们毕业后在就业岗位上的可持续性发展。
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而课程改革不是单方面能做到的,需要有企业和学校的政策支持,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需要有教师们的大胆创新,学生们的密切配合,才能将改革进行到底。
1.校企联合制定培养计划
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年代,社会对我们的高职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并维护计算机;能够高效地、准确地运用计算机工具获取信息;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处理各类信息,如数据表格、文字、图像、多媒体文件等等;能够使用计算机收集、整理、传播信息。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目标是以学生能否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二级为最终目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办考年限虽长,但是考试内容比较传统、考核方式也较死板。近几年,考试大纲虽有更新,但如以此为教学目的,培养的学生能力要求将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轨。因此,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注重社会调查,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教师要走出校门,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了解行业企业对人刁‘的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学校对于教师的继续学习方向,也应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教师深入社会顶岗。了解行业企业所需,将最真实的案例带入课堂。另一方面,学校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共同合作开发课程,有条件的院校最好能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召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会。
2.校企联合开发课程及教材
目前,面向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品种繁多,虽有一些特色的高质量的好教材,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教材存在着高职高专教育特色把握不准的问题;教材内容陈旧、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环节不足等问题;教材的适用对象单一,未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的问题;能够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教材比较缺乏;另外,教材中的应用实例没有结合学生实际,学生学习没有经验感受,无法激起学生的共鸣。
近几年,随着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师资队伍在数量、质量、结构上都得到了优化,为教材改革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基础资源。各高职高专院校应抓住当前有利形势,探索适应社会形势所需的办学新模式,主动与企业加强合作,通过生产学习积累经验,提高“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比例,鼓励教师将工作经验、成果尽快转化为教材。
因此,建议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老师们在编写教材之前,首先进行市场需求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岗位职责的技能要求,明确教材的写作定位,并充分考虑使用对象的实际需要和现时状况。然后,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有较好的层次差别和针对性的新教材,重构以突出实践应用、注重实际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共建综合性实训基地
目前,在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在安排计算机上机实践课时,首先保障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享用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其次安排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最后才安排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这样安排的结果,往往使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上机实践受到机房硬件设施、上机时间等客观因素的限制。
还有的学校,将计算机机房划分为三六九等。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换代速度快,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对环境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学校将一部分计算机档次比较高的机房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专用机房,专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另一部分就是将专用机房淘汰下来的、年代已久的计算机作为公共机房,安排计算机基础课程和非计算机专业中与计算机相关的一些课程教学。即使是这样,数量上还不能完全保证人手一台计算机。久而久之:“教学环境落后、学生学习热情下降、开机使用率不高、学生逃课现象严重”,最后,呈现出破罐子破摔的局面。
实践环境得不到保证,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削弱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理论课时多于实践课时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注重精讲多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主导地位,主要讲清课程的重难点,传授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而学生刁‘是主体,实践出真知,只有多上机操作,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学生只有通过看得见、摸得着、感知深刻的实验过程,才会形成清晰的思维方式,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葛建国.浅谈计算机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0):200.
[2]刘勇.网络教学模式下计算机教育改革探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0):101.
作者简介:王敏,汉族,女,山东蓬莱市人,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教务科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