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意义及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0期   作者:黄玉群
[导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需要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过程中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时能够参考实际生活体验
        黄玉群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四十九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530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需要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过程中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时能够参考实际生活体验。文章简单分析了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与重要性,并提出了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意义及应用

        生活化教育理论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点,该理论主张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呆板、沉闷的教学现状,摒弃传统教学过程中计划性和严格度过强的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营造出轻松、愉快且科学的教学氛围。在新课标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有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生活实例,同学间互相合作探究道德与法治的应用,不仅能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三观,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为今后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取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处于一个人生中的特殊阶段,是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过渡阶段。该阶段的学生特别容易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引诱,如果不加以妥善引导就可能迈向错误的人生道路。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就要充分发挥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三观的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做好辅助作用。但是目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固守成规照本宣科的教学现状是普遍存在的,教师没有重视道德与法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仅仅只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面没有妥善的处理,就会使得在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际生活有所偏差,实用性不强、理论性内容过多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难以理解并不感兴趣[1]。
        而将生活化教学模式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中,既是新课标提出的最新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各界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将理论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从生活实际例子中去理解和分析道德与法治的有关理论,既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有关知识,也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到所学知识,教学效率与质量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要求教师在讲解知识时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实际案例联系起来,所讲解的内容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需要教师用生活中的案例来辅助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抽象概念和理论。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掌握生活所需的思维能力
        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源于生活或回归于生活,所以就要求教师在讲解道德与法治的有关理论时,通过实际生活案例的举例,让学生理解或掌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示的所有案例情境都必须源于真实社会案件,是学生可以从生活中或新闻上能够真实了解的,或者是学生可以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思考和探究,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有关理论,能有效锻炼学生能用于生活的各方面思维能力。
(三)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程度不深,也无法自主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

如果教师能够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通过生活情景式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复杂且深奥的理论知识,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还能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质量。
三、基于生活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探究
(一)提出生活化问题
        要想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问题。主要是由于目前许多学生呈现出道理都懂但是怎么用或怎么妥善处理却不明晰的现象,在许多具体的事项上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不明所以的糊涂决定,所以,教师需要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紧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日常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程的知识点[2]。
        比如在学习个人权利与义务时,就可以先通过生活中偷拍别人的照片或视频发到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的行为,来引入侵犯别人肖像权的法律问题,并可通过语言引导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个人肖像权保护等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此外,还可延伸到名誉权、隐私权等各种个人权利的问题[3]。这样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常识性问题上学习法律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此外,在课外也需要延伸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比如在某些特定的日期,每年3月12日可组织学生到社区或校园周边执行义务植树的活动,每年9月9日重阳节可组织学生拜访社区老人或慰问养老院的孤寡老人等。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与实践中了解并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承担起新一代青年的社会责任。
(二)创建生活化场景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合理创设生活化情境。中学生年龄小、心理不够成熟,但这个阶段的学生乐于表现自己,所以,如果能够将课本上乏味且枯燥的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对应的情景演绎,让学生在演绎过程中体验如何正确处理类似事件,这比大篇幅讲解大道理所起的效果更直接、更显著[4]。
        比如,在向同学介绍国家司法机关有关内容时,就可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国家司法机关的运行机制,然后再经过编排在课堂上和同学一起模拟法庭,由表现性质较强的学生来担任法官、原告以及被告,其他学生可担任陪审团的角色,模拟法庭开设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法庭运作的机制,同时锻炼学生明辨是非的高尚品德。此外,还可模拟一些常见的具有争议的社会现象,公交车事件是社会常有发生的十分具有争议的社会现象,学生可模拟社会上发生的各种公交车上的文明或不文明事件,锻炼学生遇到这类棘手问题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
(三)开展生活化课外实践
        随着新课标改革以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有了巨大的变化,教材中的许多理论性内容经过改编变成了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去理解和感悟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合理开展有关的生活化课外实践活动[5]。
        比如正逢国庆来临之际,教师就可带领学生去参观有关的博物馆,或者去拜访曾经的老红军,或者带领学生去一些伟人故居去体验和参观,近距离直面了解英雄光辉事迹。此外,还可组办一些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对社区居民进行与生活有关的调查和研究,既能培养学生语言交流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语:
        从生活化情境教学出发,让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切身体验并实践枯燥乏味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并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能有效促进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惠如.以核心素养为视角,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74-275.
[2]汪海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教育观察,2019,830:119-120.
[3]冯建平.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148.
[4]马凯娜.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65.
[5]张跻婷.基于生活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