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浩
安徽省灵璧县冯庙中心小学 234227
1928年7月底的一个夏天,徐志摩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场景又重新在他的脑海中浮现……他当时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故未能及时把这次情感历程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英国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中国南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再别康桥》。这首传世之作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节”贯串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陆小曼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评价徐志摩“有些神仙似的句子看了真叫人神往,叫人忘却人间有烟火气。”我赞同她的评价,我说徐志摩真的是仙才,他的神仙般的句子,让人羡往。
一、洒脱、深情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我”走了,无数次的走了,告别母亲,去过好多所学校读书。“我”走了,告别了一所又一所的学校,一位又一位的老师,也告别了一届又一届的同学。当然“我”来过,见过“我”见过的一切。“来”、“走”、“作别”这些词语竟然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构成,没有这些行为、这些经历,我们的人生将是多么的苍白啊!这些词语看起来很寻常,也很柔和,可就在这些稀松平常词语的背后却隐藏着“生命之重”。没有这些生命之重,生命就失去了成长的根基,也就没有了快乐可言,我们也就有可能会生活在灰暗之中。“我”轻轻的招手,和西天的云彩告别这一动作,很舒缓,很轻盈,也很洒脱,满腹的离情都倾注在这一轻轻招手的动作之间。轻轻地来了,轻轻地走了,轻轻地招手,在诗人徐志摩的眼中,康桥就好像是襁褓中刚刚入睡的婴儿。“轻轻”一词体现了诗人对康桥怀着多么深挚的情感啊!所以我说诗人是洒脱的、深情的。
二、留恋、感伤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两句诗歌让读者很是疑惑。“那河畔的金柳”,很让人觉得好奇。金柳?怎么会是金柳呢?噢,原来是夕阳金色的余晖照在柳条上,柳条自然就被映上了一层金色,所以谓之金柳。那诗人为什么又把金柳想像成新娘呢?因为她和昔日的恋人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林徽因,在当年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康桥,在那个多情、迷人、浪漫的地方,不知有多少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他们这对天造地设的浪漫情侣站在康桥之上,遥望着天上的明月,一次次十指紧扣,一次次深情相拥,一次次耳鬓厮磨……垂柳柔长的柳丝,正犹似女人飘逸的秀发,所以诗人望着、望着那河畔的金柳,他仿佛就望见了自己梦中的新娘林徽因,望着倒映在粼粼波光中她那艳丽的身影,怎能不让诗人神怡心荡呢?在这里诗人用了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美妙的意境。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软泥”,这是对“泥”的美好的称呼。因为是水底的软泥,所以更适合青荇的生长,它具有静态的美。“青荇”也就是荇菜,是水生的草本植物,单说一个“青”字,就让人心神为之一荡,继而神清气爽。这青荇,从水底吸收了丰富的养分,因此长势很好。不然,怎么会是绿油油的呢?“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说明康河之水不仅很清澈,而且也是流动的活水。这就使得青荇具有飘摇的动态的美。 另外,诗人一定细致而长期地观察过康河水底的植物,也一定带着自己爱的情感,否则又怎么会把自己深情的目光投向水底呢?诗人在康桥求学过,在康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知识,在那儿的生活,在那里所经历的事情,诗人都铭刻于心。绿油油的青荇在水底招摇,仿佛在向诗人发出邀请,让他留下来与自己作伴。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在康河柔美的碧波里,能做一条水草,诗人都心甘情愿!这就自然地抒发了诗人对康桥的无比留恋之情。难道说诗人留恋的真的只是康桥吗?当然不是!其实更让诗人真正留恋的是在康桥曾和清丽脱俗、温柔似水、才貌双全的林徽因有过的一段甜蜜而美好的过去。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把飞流之清泉比作天上之彩虹,足见清泉之美。清泉之清澈、奔流、激荡,给人多少美好的想像。天上之虹,高远、变幻、斑斓,亦必给养了诗人的灵魂。从后一句“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我们又不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诗人彩虹似的梦已经破碎了吗?那诗人彩虹似的梦又是什么呢?不难想像,诗人的这个美梦已经破碎了。它当然不是投奔到救国家于危难,拯人民于水火的革命队伍中去建功立业,诗人也没有这样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而是能和出身名门、貌美如花、才华横溢的林徽因结为伉俪。
谈到这里,我不得不多说一点喽。
1921年,16岁的林徽因随其父林长民(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游历欧洲,在伦敦期间,她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的父亲的弟子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林徽因被对方英俊的外貌、渊博的学识、风雅的谈吐所打动。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貌所吸引。两人相知恨晚,一见如故,感情与日俱增。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两人又相约来到康桥,林徽因踮起脚尖对徐志摩耳语:“如果您是真心爱我的,就请您离了婚后再来找我吧!”正当两人的恋情像春草一样,不断地发芽、长叶、蓬勃时,林长民回国的日期到了,徐志摩只好站在码头与心爱的林徽因挥泪作别。人的心灵是一个怪物,爱情尤其如此。
往往最甜美的话语,最动听的承诺,最感人的誓言也是经不起距离的折腾,禁不住时间的等待的。
同年3月,当徐志摩与发妻张幼仪协议离婚后,风尘仆仆地找到昔日的亲密恋人林徽因时,林徽因是既受感动,又深觉愧疚。便动情地扑倒徐志摩的怀里,啜泣了好大一会儿才哽咽着说:“摩,对不起!是我辜负了你。自从与你分别之后,我天天是魂不守舍,茶饭不思,夜不能寐。爹娘每日里没少劝我,可就是劝不进我的心。后来,偏又逢上和父亲同朝为官的叔叔梁启超家,托媒前来为其长子梁思成提亲。爹娘见我日渐憔悴,形容枯槁,他们也是心疼自己的女儿,便硬是答应了这门亲事。摩,请你谅解我。今生我们虽然不能成为夫妻,但我们也可以成为一生一世的挚友。以后任时光怎样流逝,你都将会永远驻留在我的心扉。摩,以后我们都好自为之吧!”
听到这里,你也许会说,这可能是林徽因的搪塞之词罢了。其实则不然,这完全是林徽因的肺腑之言。这我又不得不再多道一点内幕喽。
重逢多年后,两个已经各自成家的男女,不知是不是走得太近,遭到了上天的阻拦?还是他们相识相知的缘分该有个了断?1931年11月19日,准备参加林徽因演讲报告的徐志摩,搭乘一架邮政飞机,当飞机抵达济南上空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轰隆一声撞上白马山,当即燃起了熊熊烈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远在京城的林徽因,听到徐志摩遇难的噩耗,也顾不得女人的矜持,当即瘫软在地,恸哭失声,并对丈夫说,“快去济南,拾点飞机残片!”梁思成便速往济南拾了一块飞机残片回来。林徽因直到辞世时,都把他视为珍宝,一直悬挂在卧室的墙上,一睁眼就能看见。由此可以看出,她与徐志摩虽然没能成为夫妻,但她心中对徐志摩的那份深情,那种不舍和牵挂,是不言而喻的。这也不枉了徐志摩对她的一片痴情。
1934年底,林徽因和梁思成去南方考察古建筑,路过徐志摩的家乡浙江硖石。车停后,她下了车,在深沉的夜色里,三十岁的林徽因,独自站在车门外,任由呼啸的寒风吹乱自己的头发,她却依然呆呆地凝望着幽暗的站台,似乎徐志摩就在眼前,与她话着相思之苦,和她述着分别之痛。在夜色的掩饰下,林徽因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徐志摩若是泉下有知,死也瞑目了。
听了我的这几番陈词,我相信大家对林徽因向徐志摩的上一段哭诉不会怀疑了吧?
话说徐志摩听了林徽因的这一段真情告白之后,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哪。这个时候,用一句淮北地区的土话来说,徐志摩是鸡飞蛋打。从“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一句,我们可以清楚地想像到诗人的梦想已经幻灭了,这就自然地抒发了诗人梦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三、浪漫、惜别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寻梦?”意思是要不要再继续去追寻新的梦想?对于诗人徐志摩来说,他肯定是要。你看他今晚还能“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没有限制,没有约束)溯(逆着水流的方向走)。”直到满载一船星辉才回来。从这些字里行间,我们很容易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怀是何等的浪漫!同时我们还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在追梦的征途上,信念是极其坚定的。在斑斓(灿烂多彩)的星辉里,诗人还放声高歌,这又可足见诗人在逐梦的征程上,他的心情可能是无比快乐的,当然也极有可能是长歌当哭。反正现在已无法向当事人求证喽。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当时的情形是诗人要再度离别让自己魂牵梦萦的康桥,心情自然不会愉悦,不能做到恬淡无欲。刚才是在康河里放歌漫溯,现在满载一船星辉回来了,重又伫立在康桥之上,这时哪里还有什么心情再去放声高歌呢?只好悄悄地别离,沉默着离开。用“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自然地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人在沉默中体察着万物,离别并不使诗人失去什么,反而因离别拥有康桥的一切,拥有康桥给予自己灵魂的全部,且永远不会失去康桥这样的一个精神源泉。在离别之中才是和康桥真正意义上的相拥。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可以从徐志摩《猛虎集·序》中找到答案。他在书中说到,他在24岁以前,与诗完全没有相干,是与林徽因的相遇,才激发了他的新诗创作激情。看来,林徽因着实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林徽因,徐志摩是写不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来的。
说到这里,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斑斓”的徐志摩——一个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徐志摩。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才赞誉徐志摩是一个仙才。也只有他这样一个仙才,才能拥有如此真正的浪漫;也只有徐志摩,才能写出如此绝妙的诗句。你再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是条汉子!用北京地区的方言来说,够爷们!能拿得起,也能放得下。为什么诗人能拿得起,也能放得下他和月貌花庞、才高识远的林徽因的这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呢?这我又得多说两句啦。话说林徽因赴美留学归来以后,身心方面已更为成熟,她能够把自己的感情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两人虽时有走动,但她能把当初的恋情升华到更高的境界,比红颜多一点,比情人少一点,与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又不会产生压力。对于徐志摩来说,这段感情,他是放得下,也得放下;放不下,也得放下。因为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又有何意义呢?一个见过大世面,读过万卷书,走过万里路,阅人又无数的大才子,连这点趣都不知吗?人家已是有夫之妇的人了,而且和其丈夫梁思成是门当户对(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做过熊希龄内阁的司法总长、段祺瑞内阁的财政总长)。他们俩定亲后又于1924年6月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这又可以说得上是志同道合吧?你想想,这对远涉重洋,离家万里的异性间的感情,那是一般恋人间的情感能比得了的吗?那真可以说得上是情深深、意厚厚,亲密到无间哪!对此,徐志摩应该是有清楚的了解的,加之现在的林徽因又是非常的稳重和理智。这才是当前的徐志摩在对待与林徽因的感情上表现得如此洒脱的根本原因。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这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潇洒动作,就定格了一个浪漫的诗仙,一个洒脱的诗仙,一个追梦的诗仙,一个永恒的诗仙。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冯庙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