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书磊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山镇初级中学 442522
摘要:古诗文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其中沉淀着众多的民族精神与优秀品质,从古至今,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无数岁月的沉淀,体现着的是不同时代的风采。通过古诗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的宝贵沉淀,感受到古诗文的独特魅力。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分析了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方法,旨在通过古诗文教学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传统文化
一、创设情境,体验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的阻碍有很多,其中学生缺乏古诗文学习兴趣便是重要的因素,很多学生对古诗文学习都怀有畏难的心理,认为古诗文距离学生自身生活的环境十分遥远,因此很难在古诗文阅读学习中获得情感的体验。而情境创设教学方法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吸引初中生的学习注意力,并在适宜情境的带领下获得更深的情感体验,从古诗文中初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存在,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奠定基础。
如在《唐雎不辱使命》的教学中,教师不要平铺直叙地讲授这节课中的知识点,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出发,优化课堂导入环节。譬如,在新课导入中教师给学生讲述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荆轲在易水上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辞别了燕子丹,体现出的是古人为国献身的英雄形象,虽然荆轲的结局让人惋惜,但是这个壮烈的故事却流传至今。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有中东的侠士,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另一个英雄——唐雎,同学们想要知道在唐雎身上发生了哪些传奇事件吗?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英雄侠士身上感受到爱国精神,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兴趣,从唐雎身上学到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
二、朗读古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朗读是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的主要方式,朗读与默读的最大区别在于朗读是用声音感受的,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透过每一句诗词的节奏变化、抑扬顿挫感受到古诗文语言的魅力。古诗文朗读并非是机械性的重复朗读,而是有技巧的,想要更好地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就需要教师掌握朗读教学的指导技巧,从而在古诗文朗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与认同程度。
如在《出师表》的朗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探索了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了诸葛亮生活的年代、主要事迹,增加了学生对诸葛亮个人的了解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出师表》的朗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朗读学习多一份期盼与渴望,希望可以在这篇文章的朗读中进一步感受诸葛亮的至诚之心。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有情感、有目的性的朗读文章,如在学生朗读《出师表》前教师提出问题“有人说《出师表》主要体现出的是诸葛亮的“难”,那么请学生们朗读文章,找出能够体现出诸葛亮“难”的词句。带着问题进行古诗文的朗读,有助于学生从古诗文的朗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一名学生读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似乎有无限的感慨,边读边思考“诸葛亮到底要说些什么?”、“最后的‘临表涕零’包含的是怎样的情感?”在古诗文朗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看到诸葛亮除了智慧之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崇高品质,从古诗文学习中深度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联系实际,在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
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教育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最终的教育目的,教师应在渗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古诗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让学生发现传统文化其实并不遥远,或许我们身边的某一个或某一件事中就包含着传统文化,需要学生们去发现、去挖掘。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育应更加注重实际意义,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习主动感知文化精神,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传播传统文化、践行传统文化,以此做到知行合一。
如在《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并不深刻,是因为学生无法从生活经验中感触到什么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入2020年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关注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事件,分析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病毒最早出现的国家,为什么可以在短短的两个月内控制住病毒的蔓延,而美国作为医疗、科技、经济水平最发达的国家,为什么受病毒感染的人口数量与日俱增,截止到2020年8月3日,感染新冠病毒人数突破了481万例。通过符合古诗文教学主题的时政热点话题引入,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分析古诗文,认识到中国之所以可以在抗疫战争中获得胜利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体现出的是中国人正确的忧患意识、团结的民族精神,不仅让学生认识、了解传统文化,更加能够在行为上传播传统文化,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中华儿女。
结语:总之,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对于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程度,升华古诗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地探寻传统文化在古诗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方法,以此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探讨[J].姜军.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11):25-26.
[2]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马丽丽.学周刊.2016(10):103-104.
[3]认知·热爱·理解——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J].许淑萍.教育教学论坛.2016(2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