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0期   作者:赵红亮
[导读]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教学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赵红亮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湖南省 长沙市 410005

        摘  要: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教学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此形势下,要求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生物素养的培养。以下主要就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高中生物;理性思维能力

        在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极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生物素养的培养,特别是理性思维能力。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革新教学理念,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法落实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
一、巧设疑问,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所谓批判性思维,主要指的是一种带有反思性与目的性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分析、推理以及判断的能力,使其在求知欲和好奇心和驱使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物探究之中,从而不断提高生物学习实效[1]。新高考背景下,对于学生生物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生物学习有着极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它可以打破思维定势,帮助学生更好的思考和分析物质的本质,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细胞的基本结构”中的“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疑问来实现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首先,教师抛出以下疑问:“①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有何区别?②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功能有何区别?③如果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植物还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吗?”在疑问的驱使下,学生自然会展开深入思考和探究。实际上,学生思考、探究的过程就是分析细胞结构的过程,结合生物教材中的图片,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进而对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挖掘和探究。通过自主探究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得出了上述疑问的答案,并且在上述过程中掌握了归纳与判断的方式方法,切实促进批判性思维的提升。
二、组织探讨,培养分析和综合能力
        就分析来说,它的关键之处在于对探究对象的局部探究,而综合则是指展开整体探究,二者之间具有相互转化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涉及到丰富多样的内容,其中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基因表达、细菌培养等是教学重难点,同时也是新高考背景下考察频率较高的知识点,要想顺利解决这类问题,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和综合能力[2]。对此,教师在教学这类问题时,就可以设置相应的探讨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探讨。例如:①噬菌体的遗传物质。②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如何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引起细菌裂解的时间。让学生围绕上述主题展开探讨。在结束该环节后,学生得出了以下结论:①噬菌体是病毒,遗传物质是DNA。②必须合理控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时间,以此避免大误差的出现,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充分搅拌,以此降低误差的出现率。

通过有效的探讨,让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这样学生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就会展开深入思考,并且根据课堂所学的内容做出选择,分别从局部和整体展开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注重引导,培养归纳和概括思维能力
        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归纳和概括思维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方式,当学生形成这种能力后,就可以将庞杂的生物知识进行归纳和概括,由特殊到一般,从表象着手,探究物质的本质,总结出生物学的基本知识规律。对此,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当将学生归纳和概括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例如:在教学“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的“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其中涉及到“糖类的元素构成”这一知识,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并非直接引申出教材中的内容,而是给学生提供发表言论的机会,如:“同学们能列举出一些熟悉的糖的名称吗?”让学生谈谈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糖类,并且引导学生试着运用以往所学的糖类分子式来找出这些糖类的相同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清晰地看到糖类分子式中蕴藏的同种元素。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归纳和总结出对应的规律,以此增强学生的归纳和概括思维能力,进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四、凸显主体,培养模型和建模思维能力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之所以建立模型,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抽象生物知识的原理。就生物的模型来说,它的形式是繁杂多样的,且建模过程相对复杂,离不开推理验证,甚至还需要重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十分吻合的,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锻炼[3]。同时,建构生物模型需要学生运用一定的归纳、推理等能力,对学生生物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例如:在教学“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中的“染色体变异”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在讲解“染色体组”相关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此前提下,通过建模的方式深化学生的理解和把握,而非以往灌输式教学,无法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核心。在建立果蝇染色体组的模型时,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相应的图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试着完成这一模型的建构。接着,再根据已有的模型,提出应当探究、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进而对“染色体组”相关概念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把握。通过这样的方式,凸显学生主体,让学生自主积极性和探究欲望得到充分调动,在自主探究中强化对知识理解和记忆的同时,提升模型和建模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可以从巧设疑问,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组织探讨,培养分析和综合能力、注重引导,培养归纳和概括思维能力以及凸显主体,培养模型和建模思维能力四个方面出发,以此组织学生开展生物教学活动,则能够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丽.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物学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9):37.
[2]申保杰.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 青春岁月, 2019, 000(026):242.
[3]姜述林.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教育观察(上旬), 2019, 008(003):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