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华
吉林省永吉县第十中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要发展口头表达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参与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可见,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将在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中左右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高度。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作为小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意在通过语文主题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践的过程中,且行、且思,一点收获与大家共享。
策略一:创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表达能力有生长的土壤。
课堂是否灵动,取决于师生是否互动。充满活力的课堂注定是师生关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师仅仅热爱课堂是不够的,更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情感体验,尊重他们的每一次表达、每一个观点。可以鼓励、可以赞美、可以询问、可以中立、可以保留意见;但绝不漠视、绝不嘲讽、绝不奚落、绝不扼杀。我们要做的是引领,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以平等的心态创设和谐民主、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抛开所有的心理负担,敢于表达。
我是一个比较接地气的老师,常常会用我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带动他们走进文本。我觉得课堂不是讲经的“圣坛”,而是共享的“沙龙”,平等和谐才能促进思维的跃动,我乐于与学生交流,学生也乐于与我共享。师生互动让学生的表达能力有了生长的土壤。
策略二: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的表达能力有足够的支撑。
本学期我们在课型安排上发生了一些变动。将一个主题的学习拆分为:基础阅读课和交流展示课。基础阅读课一课时,在自学生字词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主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给予了学生课堂上自主读文、批注的时间,静静地阅读,静静地思考,静静地批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对文本有了深入的认识,通过批注有了一定的准备,学生在表达时就有了依靠和信心,所以表达起来也就更加的自信、更加从容、也就更加的积极。
策略三:精心设计主问题引领思维,让学生表达能力有正确的方向。
“未知”所以“畏惧”,学生不敢表达往往源于对文本缺少深层思考,不敢贸然发表意见。但主问题的确立,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带着主问题开展的自主阅读,让学生有了阅读思考的方向,他的思维会更有层次性、更有深度,在充分准备之后的交流展示课上,自然就能够敢于表达了。
比如在教学《老王》一课时,围绕“愧怍”一词,我设计了“杨绛一家与老王之间到底有没有友情?”这样一个主问题,意在引导学生发现“老王的倾其所有”与“杨绛一家的同情施舍”之间的不平等,来体会杨绛的“愧怍”,来感受“杨绛的情怀与反思”。带着这样的主问题,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是非常细致的,他们的发现也是非常可观的。
当然,那一节课我们的课堂充满了个性思维的碰撞和如火如荼的争辩。我觉得当一个人的表达能够有所依据时,他一定是自信的。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正确的方向的引领,精心设计好主问题。
策略四:提供富有梯度性的参考句式,让学生表达能力有示范的引领。
“敢表达”与“会表达”是有区别的,表达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给学生提供了富有梯度性的参考句式,来帮助学生规范语言,更好地进行表达。如教学《邓稼先》一课时我们给出的的参考句式是:“我喜欢的文章是____,我从文中的______(段/句/描写/事件)读出________(人名)是一个_________的人。”人物传记类的文章侧重于对事件的概括和人物性格的概括。因为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所以难度系数相对较小。
教学《这样的父亲》主题时,我给出的参考句式是:“我觉得父亲是的,请大家和我看“”。这一处细节描写体现了父亲的。的父亲啊,台阶是你的。为了台阶,你付出了!”作为第三单元的文章,我们在概括事件和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加入对人物的评价(抒情、议论性语言),逐渐提升表达的难度,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法可依,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渐入佳境。
策略五:激励学生个性思维的绽放,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碰撞中提升。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切磋、琢磨,才能共长共进。调动所有学生的表达热情,倾听不同的声音,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如教学《老王》一课时,学生对于“杨绛一家对老王是否有友情”各执一词,相互寻找依据试图驳倒对方,最终在众多证据面前一切尘埃落定。思维碰撞的过程是学生表达能力提升的最有效的途径,如何避免漏洞?如何说服对方?这都是需要技术和技巧的,当然更需要智慧和勇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当的追问和点拨也是非常必要的。
策略六:搭建多层次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的表达有多元展示的空间。
学生的素质是有差异的,这就决定着他们的表达会呈现不同的层次,我们要尊重这种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展示平台。从最基本的同桌交流、小组内交流、到小组集体展示、班级个人交流,个性化补充交流。不同层次的孩子都可以有自己表达的空间和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参与到个性展示的队伍中来。不做拔苗助长的蠢汉,要做静待花开的园丁。
策略七:注重文本与生活的链接,让学生的表达能力落地融入生活。
听、说、读、写的能力的训练,最终都是为生活应用服务的。所以我们在课堂上也处处注意文本与生活的链接,加强能力培养与生活应用的联系,让学生能将所学融入生活。
学习人物传记我们会安排学生写颁奖词,会延伸教会学生归纳人物素材的方法,教学生进行每周的素材积累,为写作积累素材。学习现代诗歌我们会安排学生进行诗歌赏析和诗歌创作,让学生也能略带诗意的生活,学习小人物单元我们会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人物的闪光点,学会用感恩之心待人、处事。学习科学探险单元,我们会组织学生辩论:“科学探险到底值得不值得?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行为?”学生表达的过程也是学生世界观展示的过程。
我们倾听学生表达的过程,其实就是欣赏生命之花绽放的过程,通过语言和文字,我们去触摸一颗又一颗独特的心灵,感受生命别样的精彩。阅读丰盈着思想,表达展现着活力,我们一路相伴,感受着学生的成长和蜕变,且行、且思,行无止境,思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