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娟
南京市江宁区上峰中学
摘要:在现代中学教育中,语文作为其重要的人文课程,在学生学习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随着初中教学模式和观念的改变,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愈加受到教师的重视,尤其是大语文观在教学中的渗透作用更加明显。本文主要“大语文观”背景下提高初中“大阅读”模式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对大语文观教学理念的解析和大语文观背景下的教学准则的总结,提出了实现初中语文“大阅读”模式教学的措施,为实现新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语文”背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不该仅仅是一门考试学科,阅读也不该仅仅是翻阅一个个字,阅读一页页书,而应该通过阅读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和艺术价值,发现一个个鲜活的灵魂,感知一个个优美动人的故事[1]。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对当下的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制定针对性的策略,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大语文观”概念及初中语文阅读的应用意义分析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非常深厚的内涵和价值。大语文观是从新课程改革教育中衍生而来,实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教学创新模式,其属于新型的教学理念,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语文教学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并向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领域渗透拓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语文的文化属性,主要是借助于阅读彰显的。大语文的“大”既体现在阅读范围上,更体现在文化视野上。所以教师要在深入理解大语文内涵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入手,在日常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积极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使学生的文化水平不再仅仅局限于有限的篇目和教师的讲解上,而是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间,让其真正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魅力。
从时代角度看,语文知识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理解成下述内容,首先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明确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的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是生活的积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目的是适应社会、适应生活,而语文阅读就是对生活进行积累。最后是情感的体验,学生时代是情感培养的最好时代,而学生通过阅读会找到情感的寄托之所,让学生的情感更丰富,同时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二、“大阅读”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的相关策略
(一)从阅读教材入手,紧扣文本进行拓展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以故事情节为主的记叙类课文,很多教师在展开阅读教学时常常会产生一些教学问题:老师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没有认真读文本的情况下,就让学生看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故事情节来代替文本教学,看完后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学生此时头脑里只有热闹的故事情节,对于人物形象只是一知半解,导致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东扯一句,西凑一句。这样的拓展教学与文本去之甚远,既不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正确的解读,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学语文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的借助教学工具来达到吸引学生目光的目的,而要对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入手,紧扣其用词对学生展开拓展教学。
在教学《五柳先生传》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2]。这句话很明显的介绍了文本的主要人物。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对学生进行阅读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文章是陶渊明为自己写的自传吗?这句话有没有应用到什么表达的技巧?我们学过的同作者的作品还有哪些?”
学生通过回顾自己已读过的《桃花源记》《饮酒》等来分析其作品的思想内涵,比较文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来回答出这些问题。
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对教材中的作者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更好地理解那个年代作者的情感表达,进而更好地对教材文章进行理解和诠释。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
(二)丰富阅读形式,提升教学针对性
在大语文观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够促使他们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围绕这一目标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倾向进行有效了解分析,向学生推荐他们喜欢的,并且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作品;其次,大语文囊括了语文阅读的所有感知,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作为文本呈现给我们的重要信息,不但不该忽视,而应该努力为学生讲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4]。教师可以定期地举办一些阅读活动,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文本中的意境描写,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艺术形象地表现出来,不是仅仅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让学生沉浸于文本所营造的艺术世界之中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在此过程中,不要因为学生的思考方向和语文课文主旨不符就批判学生,而应该赞赏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阅读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改变阅读教学模式,例如让学生通过快读、慢读、有感情朗读等一系列方式提高学习兴趣,然后对课文的内涵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不仅对基础知识进行了学习,还很好地理解了全文的内涵。
(三)发挥网络优势,强化学科融合与教学创新
随着大语文教学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魅力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找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点,合理利用资源,既能丰富与创新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开放语文教学内容,扩大知识容量,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5]。利用网络强大的交互性与时效性优势,开展在线阅读、在线考试等提高课堂容量与效率,优化语文教学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沁园春·雪》时,抓住题眼“雪”做文章,设计成拓展性阅读课,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与课文《湖心亭看雪》、《咏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课文整合对比学习。还可整合物理与生活知识,拓展与“雪”相关的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文教学中适度的拓展性,网络的优势可以让学生的视野更宽广、知识更渊博、情感更丰富、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强,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那些无效的、甚至妨碍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拓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阅读教学的时效性。因此,教师在阅读内容选择上,从“投其所好”逐步过渡到针对某一主题阅读,从“因趣而读”到“因有意义而读”,确保学生全面地吸收知识营养。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加大阅读量,扩大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6]。
结语
探索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新模式,教师应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和内容选择,构建重视实践、重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开放型“大语文”教学体系,面向学生全体,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进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宓小香.结合教学实践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评《大学语文与写作》[J].语文建设,2020,(15):后插8.
[2]朱国英.论新高考背景下语文大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语文天地(高中版),2020,(6):57-58.
[3]林燕萍.大手拉小手,阅读同步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探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5):86.
[4]陆源.小学语文教学"大阅读观"的实践策略探讨[J].情感读本,2020,(11):82.
[5]朱加荣.大语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J].情感读本,2020,(3):55.
[6]肖德清.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2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