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培优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1期   作者:周永平
[导读] 随着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发布和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核心素养成为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关键词,高中数学培优活动也需要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断改进。
        周永平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四川  广安     638500
        【摘  要】:随着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发布和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核心素养成为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关键词,高中数学培优活动也需要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断改进。本文主要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培优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教学;培优

        引言:核心素养是当前国际教育研究的热点,也是中国新一轮课程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随着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发布和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核心素养成为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关键词,教材和教学都应当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纲。高中数学培优活动也需要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断改进。

1.明确目标突出核心素养价值
        这里所说的教育目标不单单包括教育的目标也包括学生的成长目标。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环节需要做好教学目标设计工作。明确学生的成长方向、成长契机,确保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条件与出路。
        如学习《不等关系与不等式》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先考虑好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教学要求、教材安排、学生情况,深度挖掘本课核心素养落实点和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条件。第一点知识技能目标,要确保学生能够明白不等式关系内涵,不等式在数轴中的表示方式。学生需要使用实数差运算明确实数不同和大小。在对比中确认不同代数式大小关系。第二点过程方法目标。在学习这一课以后学生需要掌握数学模型,在典型问题中掌握自主探究手段和方式。第三点情感价值观目标。学生需要在情境中体会与理解数学与生活联系。在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意义,掌握与把握事物联系、规律。可以看出上述目标除了包括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目标,同时也包括学生价值观、态度、情感培养目标。
        
2.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课堂培优策略
2.1.以兴趣为引导,让学生对数学充满热情
        兴趣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直接动力。许多学生之所以对数学知识不感兴趣,就是觉得数学知识过于抽象。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想改变学生的这种观点,就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桥梁。
2.2.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习数学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不要自己埋头苦干,要开展学生问学生答、老师问学生答等合作式学习活动。让生与生之间, 生与师之间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交流的能力,从而有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的合作与参与营造课堂学习活跃的氛围,有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面对学生的数量是有限的,不能真正兼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包括每个小组内部的交流、探讨,也包括小组和小组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竞争与合作。无论是开展小组内部的交流与讨论,还是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与组织者,绝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承担起引导、启发、组织及协调的责任。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帮助,或指导,或启发,或讲解,以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学习的信心,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下去。
2.3.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大多只能被动接受,自主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不佳,久而久之,也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了兴趣,不愿意主动探究,数学也便成为了学生的负担。核心素养理念下强调具有创新能力、 探索精神个体的培养,在高中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思维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依托,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权,为他们提供必备的分析、思考、讨论时间,在教学环节上,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的主动性。
        例题:已知椭圆方程:,求解过点 P()并且被P平分的弦所在的直线。在对此题解答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的关键点求解斜率。在实际的解题中,可以假设斜率,将直线方程带入到椭圆方程,完成求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其他的解题方式,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求解。面对一些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将其转变成熟悉的数学问题,简化解题过程。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不同类型的解题方式和思维。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情况,掌握相应的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4.挖掘教材内容, 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该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以此,以此培养学生数学逻辑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落实在实际教学内容,使学生思考学习内容,推理数学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精神与严谨学习态度。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理论与教学观念,构建完整教学体系,以此辅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
        总体来看,在新课改日渐成效的前提下,开展数学学科教学,要求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素养的必要性,促使学生个体实现全面的提升。为取得预期教学目的,要求教师教学应密切关注教学的核心和注意力,采用全面有效的教学策略,从多个层面出发,更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于教师而言,应在实际教学时,加强对学生基本学情的了解,坚持以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导向,不断提升教学策略运用的合理性,促使课堂培优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 周义昌,江云富.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研究[J].学周刊, 2019(11) : 146-147.
[2] 吉缪明. 教学想象力: 高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基于对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理解[J]. 数学教学通讯, 2018(33) : 5-6.
[3] 汤明清,黄桂君.数学核心素养:从知识的讲授走向知识的生成*——《平面的基本性质》教学思考[J] .中学数学杂志, 2018(11) : 23-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