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禹 王鹏 刘宝亮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网络信息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疫情发生后“停课不停学”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不足的现状,从社会、家庭、个人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借鉴优秀案例进行教育引导。研究结果认为:大学生具备自学能力,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疫情期间有些学生养成了自主体育锻炼的习惯,也有些同学基本不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以及家庭状况进行调整,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自主体育锻炼素养; 大学生;
前言:2020年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后,在防疫期间,教育部教育部倡导“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政策,体育作为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的一种手段,在全民抗击疫情期间展现出了特有的社会价值。而体育素养包含比较多内容,自主体育锻炼是其中的素养之一,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加上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结合所产生的,包括了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及体育品德等方面的综合体育素质与修养[1],在疫情期间,体育课是必须要进行的课程,在疫情期间合适的体育锻炼是不可缺少的,在这个期间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素养差距会被放大,为研究大学生自主锻炼素养提供机会。
一、线上体育课自主体育锻炼素养
(一)线上体育课上课形式
在疫情期间,线上体育课是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一般采用原地练习的健身气功、健身操、身体素质练习、原地走跑等教学内容。在线上教学时高校体育教师一般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利用QQ、微信、钉钉等平台进行语音或者文字教学,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和阅读体育锻炼的内容,有些同学因体育基础知识掌握比较薄弱,形成了体育锻炼的惰性,不能自主体育锻炼。
(二) 线上体育课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上是学习健身气功八段锦、健身操等一些对动作技能要求比较高的体育项目,在教学中教师采用视频结合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因没有教师示范和当场的纠错,导致学生学习形成惰性,无法完成自主体育锻炼,这些动作在视频中看是比较简单,但是有些同学照葫芦画瓢,没有掌握动作的精髓。
(三)线上体育课签到情况
在疫情期间男生迟到或者旷课者比较多,在调查研究中熬夜(看视频、玩游戏等)、兼职、帮家里干活等是男生请假的理由,有甚者把在家劳动说成是运动的一种,女生在线上体育课签到率表现高于男生,女生在体育课后锻炼作业自觉性也高于男生。
二、自主体育锻炼素养在课外活动的表现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素养的一种表现,在线上体育课时教师的监督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需要签到、练习体育课内容、完成本次课的练习并让老师检查,但是课外体育锻炼是自愿的有计划的或者渴望去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疫情期间如果能有效的完整的一周有三次以上课外体育锻炼,说明自主体育锻炼素养比较高,
(一)家庭体育
课外体育锻炼,尤其是疫情期间居家锻炼是主要形式,家庭体育锻炼氛围也是影响自主体育锻炼的一种。在家庭中一起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交流,如果大学生的父母是运动达人,大多是可以带动大学生一起锻炼,这样不仅身体健康了还增加了亲情交流增加了锻炼的趣味性,例如:边学边教父母健身气功、太极拳、简易的力量训练等,这样不仅可以检查自己掌握的情况,在教给父母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复习过程,促进体育知识的巩固,提高自己的自主体育锻炼素养。
(二)户外体育
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的情况下,在低风险区同学们开始选择公路跑或者公共锻炼场所锻炼,篮球、足球项目因需要身体接触,虽然深受大学生喜爱也因为疫情保持距离的规定很少人选择这样的运动,跑步开始备受欢迎,智能运动受到学生的喜爱,咕咚运动app统计2020年第二季度比2019年第二季度00后跑步同比增加58.1%,在跑步中手机、耳机、运动app都是年轻人跑步的特征。
(三)自主体育锻炼注意事项
在户外运功必须考虑安全问题,场地选择需要平整的场地,车少人少的公园场地,进行运动前对场地了解再进行运动,在练习短跑时有的同学选择沙子多比较滑的场地进行练习,导致摔伤。在无人的跑步中可以不佩戴口罩,口罩限制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如果带口罩运动会使运动者气短胸闷,严重者会出现休克猝死等症状。
三、自主体育锻炼在体育考核中的表现
期末考核是对这学期表现综合的评定,同样的班级同样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方式,线上教学考核会比之前旷考的学生多出3倍,不及格的同学多出2倍,这个数据是通过访谈体育教师得出的结论,证明, 学生在线上教学中,没有教师面对面的教育下更容易偷懒。总体统计,女生的自觉性比男生高,在作业完成率和考核认真度上两极分化严重,多数女生能自主的学习锻炼考核中完整的表现,大多数男生练习都是应付了事,女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锻炼素养普遍高于男生。
四、自主体育锻炼素养培养的路径
综上所述,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素养普遍不高,即使在教师的线上督促和期末考试的压力下,也有部分学生不自主参加体育锻炼,如果没有这双重压力,结果会更不乐观。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素养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自主锻炼素养影响到终身体育、体育强国等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在社会中城市规划体育运动场地,建设绿色跑道、公共球场、小区使用的锻炼空地等,在学校中体育教师肩负着普及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制定体育训练计划,使得大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少受运动损伤,真正体会体育带来的乐趣,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制定体育运动计划,形成家庭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运动类app记录自己的运动状态,并在网络上与志同道合的运动达人一起运动,观看专业运动员的运动视频,欣赏并激励自己进行自主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 李楠.阳光体育背景下唐山市城镇中学学生体育素养现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赵富学,程传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及结构要素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6):104-112.
[3]尚力沛,程传银.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构成及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2017(10):134-138.
课题来源: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常规课题:惯习——场域: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与认知需求、创造性的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FJJKCGZ17-168
[作者简介: 胡振禹(1980-),福建莆田,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