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计算机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1期   作者:朱正芳
[导读]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
        朱正芳
        安徽省池州市第三中学信息技术组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计算机教育也在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创新教学;微机教学
        一、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
        高中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模式。教学的过程中虽然也会实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课堂上几乎还是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的听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解,很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有自身的特点,但是对于计算机课程这门新颖的学科来说还不太适合,如果教师不转换教育理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与模式,在教学工作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足
        现阶段,很多的高中多媒体教学的条件有限,很多学校具备开展多媒体教学的环境。即使有的学校具备了相应的条件,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也不重视对于实例的分析,往往偏重于计算机的语法讲解上。这样,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计算机的语法知识,但是不通过实例的运用分析,很难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与运用,加上语法讲解的枯燥性,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有的甚至出现抵触情绪。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课程讲解时也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性,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教师也不能随时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及时调整课程安排以适应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使得学生越来越觉得学习难度加大,失去对计算机课程学习的热情。
        (二)实践性课程安排不足
        计算机课程有着自身的特点,需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才能更好的掌握与运用。而在高中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也会进行一些上机实验的课程安排。不过,通常上机实验的内容就是对于所学知识验证上,按照课本上的语法在电脑上输入一次。这样几乎起不到实践运用的效果,往往碰到类似问题学生还是不能加以解决。
        (三)学校往往忽视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
        现阶段,高中是我国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而计算机没有列入高考科目,导致很多学校以及学生不重视计算机的课程的教育与学习。然而,计算机课程是现阶段最为实用的课程之一,其在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起到工具性的作用。另外,在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同时,更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有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途径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简单来讲就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有充分了解,并以此为前提实施的差异化教学活动。

在此背景下,就需要教师以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要求进行班级授课,然后安排一个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练习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对于一些操作水平低层次学生来讲,需要在上述基础上继续给予其较为细致的讲解和指导,并相对降低难度和要求。而对于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讲,教师可以在其完成统一练习后,向其布置具有拓展性和补充性的学习任务,或者由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学生当中担任“临时教师”,以此向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必要辅助,使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此外,教学方法应用也应注重分层。具体来讲,对于低层次学生来讲,要侧重于鼓励和引导,并注重情景教学方式的应用,以“低起点、稳切入、精培养”为原则,实施由浅入深的教学活动;而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讲,可以将“启发——创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其中,并以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等方式为载体,使学生学习活动的渐入佳境;而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讲,要着重发挥其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并为之设置一定的学习任务,从而使其内在潜力得到充分激发。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想要确保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与良好效果,那么必须基于学生对学习过程有极高的兴趣的背景下,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兴趣做支撑,那么学生学习就会出现被动性,创新也更无从谈起。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迸发出学习热情,才会有创新的思维,所以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是有其道理的。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注重良好氛围的营造,由于电脑机房时空环境相对充裕,因此教师要对其予以充分运用,从而使学生在轻松、宽容且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强化其学习欲望和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时,还要对课程杠杆予以充分掌握并予以合理化运用,从而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相互交流、各抒己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真诚的表扬等都能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得以激发,而且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会越发强烈。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网上沟通与交流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倾听学生关于计算机课程的客观想法和看法,并将其作为后续课程调整的主要参考依据。同时也只有让学生感到亲近可信,学生才会接受教师的指导,才会喜欢上这门课,也就比较容易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巩固学习成效
        借助计算机课程学习到的相关内容无论是在日常学习还是生活当中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给学习和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教师除了要向学生讲述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要鼓励其将学习到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学习活动当中,借助计算机查找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辅助资料。遇到不懂的内容可以上网搜一搜,了解更多的知识,寻找解题的方法。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的方式相互探讨学习的方法、问题的答案等等,特别是要求学生绿色上网,在家庭生活中发挥网络的作用。一些教学内容还可以与学生的家庭生活联系起来,如电子表格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对家庭开支进行系统分类,每天记载开支情况,分门别类地进行统计,各项开支一目了然。学生从分析中清晰地看到家庭生活开支的变化、主要类型,以及哪些方面开支可以压缩等等,这体现了计算机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三、总结
        总之,高中阶段的计算机课程可谓基础而又重要,但在高中课业繁重的阶段教师想要达到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目标,就必须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计算及课程本身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完成课程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志烨.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开展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20):111+113.
        [2]王新刚.高中计算机课程引入机器人教学的尝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5):166-167.
        [3]赵越.浅谈互联网平台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9,6(28):201-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