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现象》复习课为例谈前置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1期   作者:王丽楠
[导读] 随着我国全面推进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取得了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王丽楠
        大连市第四十二中学,辽宁 大连116000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推进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取得了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生本教育”理论提倡“先学后教、以生为本”,认为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学习能力和课堂效率。而前置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既符合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也体现了教学手段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本文根据《初中物理前置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以《光现象》一章的复习课为例,探讨前置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前置作业; 《光现象》复习课; 设计原则
        “前置作业”又称前置性学习或前置性小研究。是基于“生本课堂”教学理念而产生的一种重要学习形式。针对不同的课型,教师设计合理的、必要的前置作业。目前已有的基本形式为前置性小研究或者前置性文本作业。前置性学习任务,是教师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活动进行宏观干预和引导后产生的学习行为。那么如何设计与实施前置作业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下结合《光现象》复习课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一、基本教学设计概述
(一)设计思路
        1.忆: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复习课,本章的内容以现象为基引出物理问题。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尤其参与归纳、整理,体验知识生成,切忌由老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自主思考与自主整理。因此,本节课的前置作业任务主要为完善本章的思维导图。
        2.清: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来建构本章的内容。
        3.析:解决本章的重点、难点。
        4.演:以习题为情境,进行思维的推演。在推演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准备相关的问题和实验器材。
5.评:小结与反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光的三大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对本章知识的框架有一定的了解;
        学会以多种思维方法为切入点,绘制建构本章的思维导图,将本章内容的可视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前置作业的处理,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物理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构建本章的思维导图。
        2.如何让学生不再把综合题当做一道题来完成,而是作为思考问题时的一种逻辑推演。
(四)评价要点
二、教学结构流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结构流程共分为四个流程,详见下图I所示。










图Ⅰ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第一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前置作业的交流与谈论,并分享自己设计思维导图的的思路,其他同学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补充。
目的:小组合作,取长补短,拓展思维
(二)第二环节:
1.游戏环节,教师请两位同学完成两个小游戏(把下列现象拖动到对应的框中)
目的: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启发他们通过不同的角度整合本章知识点。既可以按照教材目录的顺序整合,也可以按照其它内容为切入点进行建构。以前置作业为铺垫,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游戏。也在此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





        2.教师展示提前设计好的思维导图,并让学生在新的认知基础上合理补充自己的思维导图。
目的:给予学生回顾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三)第三环节:
        实验演练,将学生的思维由不可见转为可见。本环节将本章的内容以四道综合题的形式体现出来。内容如下:
        1.光的直线传播
        根据题目联想生活情景,通过问题情境化,更容易剖析问题。例如:树下的光斑为什么是椭圆的而不是像太阳一样的圆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准备F光源和纸杯制作的演示小孔成像特点的工具等器材,通过实验来验证同学们给出的答案。
目的:学生通过直观观察而体会物理的科学性,并且逐步锻炼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动手实践能力。
        2.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
        在每人的桌面上准备激光笔,玻璃板,玻璃砖,白纸和平面镜,教师提出问题:
        (1)探究光反射时应遵循什么规律?我们应选择什么物体作为反射面,为什么?
        学生可根据已给的实验器材进行对比,总结原因。
        (2)为什么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不用平面镜?
        针对具体的实验环节,由于时间限制,以微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3.光的折射
        在光的折射部分,给学生预留了想象的空间,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的折射现象,总结其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在这一部分,教师准备了玻璃砖,酒精,透明容器,激光笔,来演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又从玻璃射入酒精中时折射遵循的规律。
        目的: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精神,敢于动脑,勤于动手,为长期发展做铺垫。
(四)第四环节:
        1.小结: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有深度的理解和认识。知道自己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了哪些知识。同时也明确自己哪部分还存在遗留问题。
        2.反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教师以开放性的试题作为考察学生本节课收获的标准。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综上所述,将前置作业衔接课堂教学,基于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优化设计前置作业的内容与形式,有利于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从“苦学”转为“乐学”,提前预习新知识,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另外应该注意的是,本节课是复习课而不是习题课,设计前置作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逐步建构本章的知识体系,更客观、更全面地整合本章的知识内容。因此本章节的前置作业内容设计为思维导图导图模式,其提交的形式一方面是文本资料,另一方面是课上展示。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前置作业的重视度,并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林琦.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有效预习问题的设置——预习类微课设计探索[J].考试周刊,2018,(91):161.
[2]王彪.前置式综合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学科中的构建[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7):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