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兴红
北京市日坛中学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改革语文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文学文化的魅力,进而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是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下面就联系我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语文教师指导高中生进行阅读活动的几种形式。
一、高中课文的阅读
文字是有魔力的。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品味语言,让学生触碰作者之人,体悟作者之情。仔细品味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魅力,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在讲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品味语言的活动,我让学生把“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几句诗,或画成一幅画,或改写成一段散文,或改写成一首现代诗歌。学生在画画、改写的过程中,他对作者语言的品味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再如在讲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时,里面有一段对大母的描写,作者说大母“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就对这一段描写感触颇深,很多孩子说起了自己晚上在书房学习时,母亲或其他亲人悄悄进书房给他们送牛奶、送苹果……后又轻轻以手阖门的情景。轻轻的一个动作,里面包含的却是无限深情。在读到“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后,我又给学生推荐了史铁生的散文《合欢树》,很多孩子读完后都为之泪流。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它却是家人情感的见证。一切景语皆情语,树长,人亡!物是,人非!这无情树木背后蕴藏的是每一位写作者与家人的满腔深情。
二、高中课文的拓展阅读
利用高中课文资源,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从课文出发,带领学生阅读一些与本课相关的大家美文或相关文段。
比如在讲授《勾践灭吴》时,给学生推荐余秋雨的《白发苏州》、文瑞的《黑白苏州》,再带领学生阅读《吴越春秋》、《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史记·伍子胥列传》中的相关内容。读完这系列文章后,可以给学生布置“我眼中的勾践”、“我印象中的苏州”等多选一的写作训练。
讲授《国殇》之时,可以给学生推荐诗人屈原的其他作品和余秋雨先生的《诗人是什么》;讲授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念奴娇·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可以推荐《稼轩长短句》和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讲《劝学》时,可以推荐孙守名的《荀子的遗憾与哀伤》;讲《兰亭集序》时,可以推荐祝勇的《永和九年的那场醉》……
带领学生进行课文拓展阅读,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让他们积累许多优秀的写作素材。
三、高中课文的专题阅读
整合课文,进行专题阅读一直是语文新课改的方向。在讲授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整合资源,尝试对课文进行专题式讲授。
以《诗经》专题为例:第一天,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给学生推送一篇题为《〈诗经〉里那些名字好听的花草》的文章。这篇文章,与其说是文章,不如说是图画集,通过欣赏这些图画让学生感受《诗经》里的花草之美,再让学生阅读与此相关的诗歌。我们会发现,第二天学生上交的阅读作业一定会精彩纷呈,很多孩子会画出、或描写出他喜欢的《诗经》里花草的模样;还有许多学生会就自己所喜欢的《诗经》里的花草进行拓展阅读。第二天,给学生设计并下发《诗经》专题阅读材料。
教师可以在设计中将《诗经》专题阅读材料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分别是:现代大家谈论《诗经》的相关美文,如鲍鹏山《美丽〈诗经〉》,陈蔚文《溯水而上》,洪烛《横穿《诗经》的河流》,李书磊《河边的爱情》等;第二部分为《诗经》选读,这一部分选取学生耳熟能详的经典《诗经》篇目,比如《周南·关雎》、《秦风·蒹葭》、《卫风·木瓜》、《王风·采葛》等;第三部分链接高考,这一部分选择北京历年有关《诗经》的高考题。 第三天,以《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诗经》为题,带学生阅读生活中的《诗经》,比如习近平主席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习主席在2014年12月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讲话中引用的“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现在很多人的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等。通过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中的《诗经》阅读,拉近学生与《诗经》的距离。第四天,以《魏风 伐檀》为例让学生了解诗经六义及《诗经》基本知识,掌握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第五天、第六天才开始带领学生阅读感悟重点课文《卫风 氓》。
这样的专题阅读教学虽然花费了更多的课时,但是却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走进经典,触摸经典,感受到经典文学的巨大魅力。
四、经典阅读
如何带领学生触摸经典,走进经典作家和作品,使学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
利用北京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文化氛围,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现当代文学馆,走进鲁迅故居、老舍故居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触摸这些优秀作家的灵魂和作品。
教师可以每周抽出一节课引领学生触摸经典,进行经典阅读活动。这个学期我带领学生开展了《红楼梦》经典阅读活动。第一个月,我组织学生开展“贾府小导游竞职”活动,让学生带着《红楼梦》原著走进原宣武区的大观园。让学生参观大观园的同时,通过阅读名著理清贾府的人物关系,画出贾府人物关系图;分析因影视作品而盖的大观园与原著中大观园的异与同。第二个月,我在学生中组织了 “你最喜欢的金陵十二钗”书画展,让学生通过文或画的形式来展现“你最喜欢的金陵十二钗”的形与神。第三个月,让学生从《论“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红楼梦>中那些活灵活现的配角》、《<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及其他》四个选题中任择其一完成小论文。第四个月,我在学生中开展了《<红楼梦>》趣味知识竞赛。通过各种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原著,感受中华传统经典的艺术魅力。
五、生活中的阅读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即使是高中学习生活十分紧张,教师也应该让学生不要湮没于题海,多抬起头看看身边这个可爱的世界。
在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的第二天,教师可以带学生观看习近平主席《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关注各种专题,如《冰桶挑战,关注渐冻人》、《罗宾·威廉姆斯的死亡日记》,关注演员抑郁症等等。
通过文章的阅读,专题的观看,促使孩子思考,自己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自己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寻求真理、独立思考、记录真实,即使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才是人生应有的追求和方向。
不论课程、高考如何变革,从我们语文教师本身来说,不断提升自己素质,丰富自身学识,带领学生阅读,让每一个学生可以通过书籍,拓宽视野,感知古今中外最优秀、伟大的心灵,应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努力追求。争取让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生命与生命的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每一个阅读者和作者之间... ...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阅读时,心灵丰溢的美好。让我们的孩子都能用语言、用文字触摸时代,触摸历史,感受情怀,追寻生命中的美好,走向诗意的生活,才是语文的魅力,也应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