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田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屏山初级中学 366116
摘要:相比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初中语文教育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对文化形成理解与主动传承的意识。这就使得向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成为了初中语文的一项教育目标。以语文课堂为平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文化素养,为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夯实文化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渗透策略
当前,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编入了较多古诗词、文言文的内容,可以看出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教师应该革新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再将向学生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形成文化素养。因此,从初中语文教师的角度来看,应该认识到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并运用丰富化教学方法达到目标。
一、以创设情境营造传统文化渗透氛围
对于现代初中生而言,很多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相对晦涩难懂。如果教师一味以语言文字的角度带领学生分析古诗词或者文言文,难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很多初中语文教材中编入的作品都与实际情境相关[1]。针对这样的课程特点,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从而将学生带入到文化意境当中。例如,教师讲解到《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很多学生在读到这个故事时,对于愚公的做法并不能理解。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设备为学生播放这个故事的视频动画,使学生能够通过观看,调动多重感官,了解到愚公所生活的年代以及社会状态,并从中感受到古人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
二、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以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形成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素养为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作为切入点,为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主动积累更多传统文化相关知识,提高其文化素养,完善自身的语文知识体系,还能够促进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后,可以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方式强化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程度。例如,教师讲解到《望岳》这首古诗时,诗人杜甫在诗中赞美了泰山的雄伟与巍峨,表达了自己豁达的情怀。在古代的诗词当中,有很多赞美山川河流的名篇。教师可以以此作为主题,让学生自主收集一些描写山川河流,表达爱国、热爱大自然之情的古诗词,并在课堂上诵读。每个学生诵读完毕,还要说一说自己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以及给自己带来的启发。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三、组织学生以自主合作分析传统文学作品
每个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度都存在差异。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给予空间与时间,引导其针对传统文学作品的内容及内涵展开讨论[2]。能够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使其得到文化感知,并能在潜移默化当中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在思维互相启发中从深入的角度理解传统文化。例如,教师讲解到《<论语>十二章》这篇课文时,可以在班级中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并分别根据课文的内容为每个小组的学生布置其翻译与讨论的部分。学生可以在组内互相交流,发表自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在思想交流中获得学习体验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每个小组合作学习完毕,教师可以请学生发言,展示学习成果,将其作为教师对于课文内容进行深入讲解与点拨的依据。
四、立足课文深入讲解相关传统文化知识
尽管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初中语文教育的一项根本目标,但是初中生的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难以独立对于传统文化形成深刻的理解。针对于这样的教学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课文作为立足点,为学生讲解更多与课文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与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3]。例如,教师讲解到《<孟子>二章》这篇课文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读懂其中的文化知识,教师可以从孟子这个人物、社会背景、文学作品、代表思想等角度为学生展开详细介绍,使学生能够将了解这些知识作为切入点,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学习,品味其中的传统文化。
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项挑战,突出了语文教学在传承传统文化伟大事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以创设情境营造传统文化渗透氛围;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学生以自主合作分析传统文学作品;立足课文深入讲解相关传统文化知识。通过本文对如何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展开的一系列浅析,希望能为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俞少琼.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思考[J].中国新通信,2020,22(05):212.
[2]周仙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243.
[3]于丽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