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荣
北京水利水电学校
摘要:本文对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与北京水利水电学校联合开办“3+2”中高职衔接改革试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主要课程整合与衔接以及转段升学方案的制定,分析了改革试验项目的特色,同时也对“3+2”中高职衔接试验项目进行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3+2 改革试验 分析
为了拓宽职业人才发展通道,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格,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简称农职院)、北京水利水电学校(简称水电校)领导在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相关政策指导下,根据京教办函〔2013〕72号文件精神,积极探讨合作事宜,广泛开展了市场调研,并在调研基础上,对人才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申报并获批了 “3+2”中高职衔接改革试点项目,中职阶段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升入高职是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原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该项目于2014年正式启动,截止2020年,该项目已经有四届158位学生升入高等职业学院,有二届77位学生从高职院校毕业。本文就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试验项目的成果特色。
一、成立改革试验项目的组织管理机构
为了确保改革试验项目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健康的发展,有效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农职院和水电校共同成立了改革试验项目的组织管理机构。组长由农职院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农职院教务处长和水电校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主要由农职院水利与建筑工程系副主任、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主任、水电校教务科科长和水电校教学部主任组成。
二、制定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
农职院和水电校在对首都水务市场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以五大发展理念为驱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加快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依据首都水务要坚持以保障首都水安全为核心,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主线,以聚焦攻坚水环境治理为重点,在“洁水、节水、保水、管水、兴水”上持续发力的治水思想,确定了“3+2”中高职衔接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并根据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把培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在水利工程施工、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灌溉工程设计与施工等岗位工作的一线水务人才”的准确定位。
(二)建立课程体系
农职院和水电校相关人员依据京教函〔2012〕379号文件要求,多次进行研讨,发挥各自优势,本着“在文化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上整体设计、分工合作、系统培养”的原则,建立了科学可行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及专业课、专业核心课、选修及拓展课、综合技能训练课。课程体系中突出水务化、技能化、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为了适应首都水务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了职业资格证书项目。如图1所示。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群,要求学生毕业时应取得计算机一级、测量工、CAD绘图员、水质化验员证书,另将造价员、材料员、监理员、资料员、安全员、中水处理员等作为个性化取证。学生可根据就业时的市场情况,并结合自身实际,合理选择相关取证,即获得个性化证书。
图1 课程体系图
在调查分析基础上,确定了7门核心课程:分别是水力学基础、水利工程测量、水务工程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水利工程施工、化学基础与水质分析、水利工程质检与资料整理。
(三)加强课程整合与衔接
1.主要文化基础课程的整合与衔接
主要文化基础课程包括了数学、英语、语文、计算机以及社科类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满足了中职教育以及高职教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同时考虑学生将来要从事的主要岗位对文化素养的要求,兼顾专业学习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分析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基本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论是课程的开设学期、课程教学内容还是总课时数,都是按照“3+2”中高职衔接整体设计,如社科类课程除了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经济与社会》、《心理》等中职要求开设的课程外,还开设了《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高职要求开设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在前3年完成学习的。
2.主要专业课程的整合与衔接
主要专业课包括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利工程测量》和《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等课程,这些课程在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都有开设,但所学的主要内容和学时数是不一样的,在课程教学设计标准中都做了明确规定,体现了“3+2”不同阶段,分工合作、系统培养的要求。如《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课程,中职阶段学生完成主要工种施工学习和工种实训,高职阶段完成水利工程专项施工学习和专项实训;《水利水电工程造价》课程,中职阶段学生要学习造价基本知识以及基础单价编制内容,高职阶段学校根据给定的(虚拟或实际)水利工程项目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工程造价计算、投标文件编制,投标实训;《水利工程测量》课程,在中职阶段,学生学习工程测量基础知识并完成基础实训,取得初级测量员证书,高职阶段学习水工建筑物测设工作的基本方法、大坝施工测量、变形观测、渠道测量等,并取得中级测量员证书。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转段升学方案
为切实做好“3+2”中高职衔办学转段考核工作,确保转段考核工作的质量以及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北京市教委下发的有关“3+2”中高职衔接办学文件精神,农职院与水电校双方协商,共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3+2”中高职转段考核工作方案。根据方案要求,成立了高职校转段考评小组和中职校转段考核小组,制定了转段考核遵循的基本原则,确定了转段考核的基本内容。
转段考核由中职校考核和高职校考评两部分组成。其中,中职校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的综合评价、考试成绩和转段测试成绩等。高职校考评以面试为主,面试内容包括:行为规范及职业素养、专业基础知识、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等。综合考评、考试成绩、转段测试成绩、高职校考评四项合计100分,按1:2.5:2.5:4比例分配分数。
四、改革试验项目的特色
(一)共享合作有特色
1.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
农职院和水电校自合作以来,不仅共享校内实训基地,而且在北京市永定河管理处的支持下,共享校外实训基地,在永定河滞洪水库旁共享30亩的测量实训基地,为测量实训提供了理想场所。双方学校学生在该基地进行测量实训,不仅达到了提高技能的目的,同时为永定河管理处提供了河道第一手测量数据。在“3+2”中高职衔接班学生的测量实习过程中,农职院领导还亲自到基地看望并指导学生,学生深受感动,测量实习取得效果良好。通过共享实训基地,増深了院校之间的深度合作。
2.共同做新生的入学教育
为有效促进中高职衔接质量与长远性,双方共同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水电校组织新生召开专门的主题班会和专业教育讲座,让学生了解专业,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请农职院领导到学校与新生面对面交流座谈,并介绍农职院情况及升高职的要求、国家相关政策等;组织新生去农职院感受校园文化氛围,了解高职校的各项管理要求,奖励办法、继续升学等政策。通过院校共同的入学教育,让学生全面了解学校,了解专业,树立学习的信心。
3.共同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
水电校和农职院的相关教师就如何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培养;如何进行课程改革,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衔接课程的改革;如何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强化学生核心技能等方面多次进行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两校之间加强合作,在教师之间开展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交流与合作,并共同参加了职教集团的信息化竞赛。在课题研究方面也加强合作,比如:共同开展了《水质监测分析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题研究、《“3+2”中高职衔接项目试验研究》等。
(二)条件配备与管理有特色
1.强化软硬条件的配备
在“3+2”中高职衔接项目的中职阶段,水电校强化软硬条件的配备。一方面保证满足“3+2”中高职衔接班的实验实训条件,实验实训开出率为100%。另一方面在师资配备上,衔接班的班主任都是由学校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任课教师要求以高级讲师、骨干教师为主体,安排责任心强、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基本功扎实、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师生关系良好以及课堂管理能力强的教师承担授课任务;专业课教师还要求专业理论知识过硬,专业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承担,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在教学和教育管理方面的骨干作用,保证教学质量。
2.强化学籍与教学过程的管理
作为“3+2”中高职衔接班,学生将来要升入高职院校深造学习,就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扎实的文化基础素质,熟练的专业技能训练。在“3+2”中高职衔接项目的中职阶段,水电校非常重视“3+2”中高职衔接班的教学质量,在中职学籍管理规定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3+2”中高职衔接班的学籍管理规定。
教务科、督导室教师联合进班听课,发现问题及时协商解决。根据学生期中考试情况,教务科、教学部、年级组联合召开主题班会,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3+2”中高职衔接班实施动态管理,不合格学生要淘汰,有利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对“3+2”中高职衔接试验项目的分析
(一)加强市场调研,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为了提高“3+2” 中高职衔接试验项目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培养质量,必须不断加强市场调研,深入行业、企业调研,重点放在自来水集团、排水集团以及水利施工与管理单位,调研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了解不同岗位人员的职责标准以及所需的技能要求,掌握水务发展所涌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及新工艺,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适合市场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进专业改造、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中高职教育全方位衔接,形成衔接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2” 中高职衔接班不仅在教学尤其是专业教学中,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而且专门安排了比如:2周水质实训、2周工种实训、3周专项施工实训、3周基础测量和2周专项测量等实训环节,这些教学的实施必须有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所以,水电校要积极为专业教师接触生产实际和了解科技进步的发展动向创造条件,安排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或实践锻炼。通过参与企业工程建设,实践教师在自身实践技能提高的同时,熟悉了工程建设过程、企业的运作流程和企业的用人标准,从企业回到课堂,根据对企业的了解,认真研究教学方式方法、研究课程标准,做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水电校和农职院要紧密合作、整体设计,充分发挥都市农业职教集团的作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水电校还要广开“双师型”教师来源渠道,缓解专业教师紧缺的现状,促进“双师型”教师比例逐步提高。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和各种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学者、能工巧匠,让他们以兼职形式承担学校教学活动,不断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兼职教师的教学活动,学校教师从中也能获得“四新”知识,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六、结论
农职院与水电校合作的“3+2”中高职衔接实验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且由原先一个专业的合作,拓展到了现在的三个专业,“3+2” 中高职衔接项目试验项目,是目前中高职合作,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级技能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途径。在“3+2”中高职衔接项目试验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攻坚克难,不断创新,提高“3+2”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