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1期   作者:徐亮
[导读] 新课标要求教学模式要丰富多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徐亮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黄水初级中学 邮编:610206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学模式要丰富多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问题意识教学,是学生运用原有知识进行探究、解决问题的心理状态。这种态度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维,去创造,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并努力去解决新的问题。提不出问题的历史课,是不合格的历史课。没有质疑的思维,是不合格的历史思维。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会唤起探究答案的欲望,才能积极开拓思维,解决问题。本文重点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学生;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有助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学生创新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历史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贮存问题、提取问题、重组问题激活问题意识,培养综合能力。
2 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提高教学效率。初中历史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教学低效化的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课堂乏味,导致许多学生对历史缺乏学习热情。在学生们眼中,历史是一门理论知识很强的学问,带着这种排斥的心理,自然是无法学好历史的。所谓的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学习后,逐渐拥有了自觉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有些学生碰到难题就会退缩,但有的学生却能够在探索难题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如果班级内的学生都拥有较好的问题意识,他们会更主动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2)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历史的核心素养中,历史抽象和逻辑推理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生有时候是很难学好历史的,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其实就是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的大脑时刻保持思考和探究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拥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知识整合能力,这对于他们之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3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路径
        3.1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这样学生的心态才能比较平稳,认真分析课文,大胆提出问题。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主要源自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如果学生信任教师、依赖教师,能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安全感和亲切感,学生的心理环境自然和谐民主,也会能够为培养其问题意识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但是,在传统理念的教学中,教师都是比较严肃的形象,很少与学生亲近或是玩耍,导致学生比较惧怕教师,甚至不愿意与教师交流、近距离接触。在现代化的教育环境下,教师需要改变这一教学理念,亲近学生、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等,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使学生不再畏惧教师,积极与学生诉说心声,并且信任教师、依赖教师,在教师鼓励学生提问时,能够勇敢表达自己的问题。可见,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学活动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合理运用该方法,则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3.2 鼓励学生自助学习
        初中历史学科是一门信息含量大的学科,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辅助学生清晰地搭建知识脉络,教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可以利用问题意识的搭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进而有效锻炼学生的知识掌握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

为此,教师在知识引导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其思考历史发展的进程以及规律,思索和认知历史的内涵,教师在期间指导学生关注历史知识的重点以及难点,保障学生在问题意识的指导下形成有效的思考,有助于初中生的记忆力增强,建立逻辑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在培养学生构建学生问题意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秋收起义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得学生在既定的情境中了解秋收起义发生的背景以及原因,强化对秋收起义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在角色投入的过程中,学生主动融入故事,体会角色和环境的变化,自觉地建立自主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在历史课堂上教师通过问题思索夯实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力,锻炼提升学生的知识点掌握能力。
        3.3 开展多样化教学评价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都起着积极地引导作用。就目前看来,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意味着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再适用于新型历史课堂,教师应当转变“成绩为主”的评价观念,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基础,对评价方式作出一定的调整和创新,促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评价的辅助下不断增强。例如,在《君主集权的强化》一课中,学生需要了解清朝建立的历史以及君主集权强化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正确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因此,笔者会创设问题情境,并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内容和资料,并在小组合作中主动思考“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是如何设立的?”“雍正和乾隆两位皇帝是怎样调整中央政权机构的?”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逐步拓展思维,并主动质疑“为什么文字狱能够成为清政府在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的武器呢?”在这一过程中,根据他们的课堂表现和小组合作表现,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来作出多元化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提问和质疑的过程中,促使他们问题意识的不断增强。通过这种方式,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在评价的帮助下查漏补缺,并能够主动带着活跃的思维投入到提问和质疑的过程中。
        3.4 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
        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历史事件中,这种具有代入感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对历史事件进行有选择的播放,让学生通过音形影的动态画面看到当时的历史[2]。这种利用多媒体增强教学活跃度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宽泛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同时也可以对某一历史问题进行二次探究。这种对于问题的深度思维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可以是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面对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东汉的兴亡》为例,东汉末年朝政混乱,外戚宦官交替对朝政进行把控,政治同样腐朽不堪,在这种情况下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灵涂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对这一历史时期进行动态播放,这种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从反面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身从这一历史时期当中去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如果没有这种动荡局面的出现,也就不会促使社会的进步。另外其在手工业方面以及铸铁等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对经济提升同样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
4 结束语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开始。教师要结合教材实际,找寻突破口,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大胆质疑,养成用历史学家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观察世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也是未来建设者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 卢丹 .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J].新课程 ( 中 ),2014(12):94-94.
[2] 于连英 .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 文教资料 ,2015(33):179-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