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薇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光明东路枣庄十六中北校区 277100
【摘要】对于学生来说,初中阶段的学习可以说是学生自我提升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无论是知识学习,还是学生的思维都有一定要求的提升与发展。对于教师来说,想要在实际的学习环境工作中,给学生落实这一方面的教学活动工作,并不容易,这需要教师在综合各种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从而展开相应的教学设计工作。随着时间的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不仅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从而退出历史的舞台,反而是因为历史的积累和沉淀,从而越来越能够适应与我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初中教学;语文课程;教学效果;探讨
一、前言
陶行知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教育家,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方面有着提出了比较权威的教育教学理论。对于陶行知教育思想来说,其包括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三大原理分别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对于这些概念来说,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对于我国学校教育工作的规划,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比较重要的教育作用。
二、结合“做中学”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给学生展开相应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提高整体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从这一角度来展开。所谓的从“做中学”,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工作环境中,通过一边落实,一边来实现自身知识学习的提升与发展。换句话来说描述便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发展。而对于陶行知教育思想来说,“做中学”实际上所体现的便是“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观念。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其生活基本上分为学习和日常生活两大类。在这两大类中,学习中有教师直接引导学生展开具体的知识学习。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忽略生活这一角度。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是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得获得知识,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发现这一系列知识问题的存在。
以《大自然的语言》教学为例,这一篇课文是现代科学家、教育学家竺可桢所写的科学小品文。
在文章中“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阐述了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说明了物候学的特性与本质。全文综合运用了多种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语言浅显确切、简洁生动、层次清楚,条理明晰,因而通俗易懂。”因此,针对这一篇课文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生物园地中展开以此户外学习活动。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结合自己平时在生活中的实际,提出自己对于课文知识的想法和观点。通过这样的形式,从而来实现整体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通过“学中做”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教师在给学生进行课程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从“学中做”这一角度入手,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对于学生来说,在平时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是先让学生学习,从而让在进行课程知识的实践活动。对于这一教学方式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学中做”的性质。但是对于陶行知教育思想工作来说,这种形式的体现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重新进行调整和整合,需要让学生做到学习和实践二者合一,这样一来,才能够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切实推动学生的发展,从而在课堂上有效的落实“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
以《春酒》教学为例,在这一篇课文写作中,其中的“思乡,是文章的一大主旨。通过描写故乡的一切将作者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呈现在学生面前,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因此,针对这一篇课文教学活动中的时候,教师要可以让学生展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展开。对于学生来说,课文对于人物形象有很多角度的刻画,为了让学生形成对于课程知识的综合性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角色扮演故事脚本的绘制,并最后将其演绎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切实推动学生学习和动手意识的发展,以此来实现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合上述所分析的内容来看,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给学生展开课堂教学的时候,离补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运用。对于这一方面的教学活动工作来说,教师想要给学生落实好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课堂上的应用,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做中学”“学中做”两种形式之外,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落实展开。但是这些内容都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情,从而展开细致的整合,才能够达到有效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芳.陶行知教育思想下如何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
[2]宁红艳.陶行知教育思想下如何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J].新智慧,2017,000(035):22.
[3]石瑛.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演讲[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9, 1042(0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