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小学中国民族音乐教学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1期   作者: 邓晓侠
[导读] 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
        邓晓侠
        陕西省灞桥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在现代文明和科技发展迅速进步的今天,时代变革的冲击、价值观念的转变,都在威胁着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命。我国年轻一代越来越远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整个社会的教育和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脱节,民族音乐的生存现状在呼唤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因此,中小学的音乐课程,不只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是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民族音乐    音乐教学实践   
一、立足学科核心素养 传承中国民族音乐
        我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称之为纪录和反映民间历史文化的"活化石"。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中华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了深刻阐述。但是,依据教育部相关调查显示,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接触民族音乐的人数,只占调查总人数的6.3%。我国年轻一代越来越远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整个社会的教育和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脱节。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因此,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怎样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接受并喜爱民族音乐,通过民族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好的推进学科核心素养,进而传承、发扬和创新民族音乐,是一项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通过中小学音乐课程,不只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是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文化精神,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对提高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素质,推进我国文化发展和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核心素养研究实施,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谈到核心素养,众多国家将其作为深化课程改革和促进国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音乐学科教育教学确定了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为主要抓手,在教育教学中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渠道。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具体推行,也是对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的传承。因此,通过学校教育,普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推进民族音乐教育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承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民族音乐因地域宽广、民族众多,各地区、民族音乐形式繁多,风格、特色也各有不同。在这个因素的影响下,因教材编写具有丰富的各类民族音乐素材,通过四类课型(唱歌课、欣赏课、合唱课、器乐课)及丰富的艺术展演活动,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形式设计等,进行民族歌舞、民族乐器、戏曲、民乐的风格、体裁等教学研究。以便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进而将我国民族音乐进行更好的传承、推广和传播。
二、明确探究实践路径  注重实践创新手段
        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更是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实践,使学生掌握民族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育联觉机制作用下对音乐音响的综合体验、感知和评鉴能力,引导学生吸纳和传承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音乐文化自信意识。本人在实施“十三五”规划课题《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小学中国民族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中,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根据各实验校音乐教师在民族音乐方面所具备的特长,形成特色的课堂教学,并通过四类课堂教学活动及艺术展演实践研究,弥补在单一类型课堂教学中,民族音乐教学形式的不足,更进一步深入的促使中小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了解,并通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使其掌握部分民族音乐表演形式,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审美感知,提升民族音乐艺术表现能力、增强民族音乐文化理解,从而产生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豪感。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强化提升教师自身的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素养和理论水平。

?
        在实践探究过程中,通过调查问卷、观摩、交流研讨等方式,调查实验校中小学生对我国音乐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实验校音乐课和艺术活动的开展现状。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了解,挖掘、利用自身优势,开设具有民族音乐文化特色的课堂和艺术展演活动,彰显学校艺术特色。并拟定研究思考链接问题,如形成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下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教学方法及实施方案研究;四类课堂教学实践及艺术展演活动研究;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民族歌舞、民族乐器、戏曲、民乐的风格、体裁等教学研究,推进课题研究思路的进展方向。
        以课堂教学和艺术展演活动为载体,重视音乐学科教材的应用,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抓住切合学生已有的民族音乐感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常规教学及校内外艺术展演活动,逐渐优化音乐教师艺术素养和教学技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民族音乐的喜爱。通过不断实践,研究出更加合理的课堂教学方式、艺术表现形式、活动开展形式 ,并以论文、教学设计、视频资料、艺术展演活动,以及结题报告的形式呈现来推进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实践探究活动。
三、梳理探究路线  及时总结经验
        以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宗旨,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以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和艺术展演活动为载体,运用调查问卷,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制定学科核心素养下民族音乐教学实践研究方案,通过四类课型和艺术展演活动,采取多样的方式方法,研究推进及时总结经验,并形成研究成果。研究过程中,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学习掌握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这个教育方向的基础上,了解学科核心素养对中小学终身发展的重要的意义。了解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现状的情况下,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用理论去指导实践;通过调查问卷和师生座谈,了解我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在音乐学科素养下民族音乐教育实践操作的可行性;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聆听专家讲座、观摩精品演出,参加区内外优秀艺术展演活动及优秀课堂案例的交流学习,拓宽师生艺术视野,为本研究提供更切实际的研究思路和可操作、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通过课堂实践——听、观、思、说、唱、动、悟、演等方式,深入进行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精神所在;通过各级各类艺术展演活动,让师生活动有了更多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平台,更好的发挥了师生们的艺术创造性,进而让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有了更强劲的生命力。在践行“立德树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理论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实践探究过程中,因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思路,及可操作层级的方式方法路径推进,让探究实践活动有了明显的成果呈现,如:论文撰写中,本人撰写的《国乐筑梦 悦动心灵——中国民族音乐在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思考》,成员姜丽老师的《中小学中国民族歌曲教学策略研究》等均获得2019年全国中小学论文一等奖。课堂教学中,课题组成员吕文老师的四年级上册江苏民歌《杨柳青》,乔君老师八年级戏曲课《穆桂英挂帅》教学设计,宇文婷老师《巴塘连北京》课堂实录等,获得2019年全国中小学优课教学设计一等奖。社团活动中,成员乔君老师的民乐社团,宇文婷、王珏老师各自实验校的合唱社团均获得区级特色社团;乔君老师的民乐社团演奏的《龙腾虎跃》,王珏老师的合唱社团演唱的《又见稠梨花》,均获得2019年陕西省第十七届“春芽杯”一等奖,优秀组织奖和优秀辅导奖;受邀前往德国、日本等国进行文化交流并获得好评,将民族音乐传向世界。以上各项研究活动的有效开展,师生们在活动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具体推行,也有助于对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优秀传统民族音乐是时间风雨浇铸的精神建筑,是岁月光阴荏苒的时代印痕,是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烙印,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文化精神。中小学核心素养下的中国民族音乐教学实践、教学模式优化与推进的探究,能促进中国民族音乐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有效解决;以课堂教学四类课型、社团艺术展演活动为依托进行实践探究,民族音乐各类课型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多样的民族音乐素材的艺术展演活动,更让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色彩。因此,积极开展学科素养下中小学中国民族音乐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是对民族情感、民族音乐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积极地意义。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
教学论文——中小学音乐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小学中国民族音乐教学实践探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