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变革与特点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1期   作者:朱丽华
[导读] 新课程教学改革,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导地位,所以学校、教师必须改变陈旧
        朱丽华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二小学
        摘要:新课程教学改革,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导地位,所以学校、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由原来文化课学习为主,转移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上来。小学体育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质,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良好时期,因此,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新时期小学教育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变革与特点
        体育锻炼从小处说关系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从大处说则关系到一个民族群体的生命力。新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目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中小学教育,从学校到教师,从家长到学生普遍存在重“智育”而轻“体育”的思想。学校、教师对体育课重视不够,体育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体育课堂带有随意性,散漫混乱,以致造成学生体育锻炼严重不足。这是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体育教学改革,制定符合新课标要求和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合理恰切的体育教学目标,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由于某些家庭对子女的过分宠溺,造成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体育课耗费体能,又存在一定的风险,很多孩子不喜欢体育锻炼,甚至有抵触情绪,目前小学生肥胖孩子越来越多,不能不说体育锻炼不足是原因之一。有些孩子不仅身体素质差,心理也很脆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点挫折,就感到困难重重。还有些孩子缺乏集体意识,与人沟通能力较差,这一切,都关系到孩子将来的身体和生活,为此体育教学要从小学抓起。
(2)目标设定不合理:新课改之前,小学体育教学也有教学目标,规定了列队形、基本体操、跑、跳、投掷、球类技术等方面的要求。但这些目标都太笼统,再加上很多体育教师不会变通,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因为目前,一般小学一些体育设备还不完善,受季节、天气影响,室外课堂无法完成这些教学任务。这样目标,因为要求太高,反而无法实施。传统素质教学与教育新形式的矛盾冲突
(3)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渴求不再是单一的、局限的,所以传统的素质教育已经不再适应学生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会对学生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例如,能够让学生营造一个放松舒适的心理状态,拥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去面对繁重的学业,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来更好地进行生活和学习。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固的基石,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学生的发展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现今的教育新形势下,传统的素质教育已经与教育新形式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和冲突,如果不加以调整和改造,或将会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


(4)缺乏考查机制:小学体育,始终被看做小科教学,从学校到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体育考查机制,即使有的学校有考核,也流于形式。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学从重视程度到目标设定,都存在严重的弊端,需要急待改革。
二、 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导地位,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制定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目标。小学生,活泼好动,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结合学生的这一突出特点,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兴趣的培养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参与意识。
(1)目标发展性: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体育教学目标也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作为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制定目标时,不要死扣教材,一定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2)目标的层次性:低年级学生,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如进行队列练习,体育游戏等。中、高年级融入一些运动技能,逐渐从兴趣的培养一步步过渡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把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设置清楚,层次分明,才能使各个阶段学生都能得以发展,体现体育强身健体的作用。
(3)目标的多元性: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并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因此体育教学的目标的设定一定要综合体育教学的作用,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是单一的。
三、 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从学生角度出发,要求小学体育教学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主要目标,因此,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目标的设定一定要符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与本校的设施、场地、学生的基本情况相结合。要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和本校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3)对体育技能的要求要视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做到因人而异,切忌一刀切。因为学生从身体素质到接受能力,肯定存在很大差异,如果对待所有的学生都采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就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可以达到预期目标,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心。
(4)教学目标一定要突出重点:体育课堂切忌“放羊式”,一定要突出训练重点,如高年级的篮球投球技能学习,无论是分组练习还是进行投篮比赛,最终的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投篮命中率,只有突出重点,才能更好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或训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新课程下的小学体育教学,一定要以“锻炼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意识”为依据,制定出符合新课标要求和利于学生体能发展的体育教学目标,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胜光.对体育课时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整合的探讨[J].中国学校体育,2014(10).
[2] 林少琴.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目标设置若干现象分析[J].体育W刊,20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