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迪
重庆市第十八中 重庆 400050
【摘要】课程的主体不仅是教师,更是学生。培育学生的课程主体意识,是教师正确的课程观和学生观的重要体现。在《滕王阁序》的教学课例中,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以学生的“体会、领略、仿写”为主线,逐渐濡染学生的课程主动学习意识,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教学目标 语言鉴赏 语段仿写
课程意识,是教育工作者对一定时期、特定民族用于教育引导国民成长与发展的课程的育人价值的理解、认知、选择和实践的活动。教师在唤醒和践行自身课程意识的过程中,会培育并演化出学生的课程意识。所谓学生的课程意识,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程的敏感度,及其逐渐形成的参与课程创生的倾向和能力,并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滋生出课程资源意识、主体意识、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等课程意识。其中,对学生课程意识中主体意识的培养,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在特定的社会性环境和文化环境下进行学习意义重构的过程。在此,笔者仅以《滕王阁序》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课程意识中的主体意识。
一、学习目标指向学生课程主体意识
有学者认为,“大量教育心理学的目标教学理论和实践表明,拥有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首要的、最为关键的一步,如果教学目标设计不当,可能会影响整体课程的进展和课程意识的形成。”[]因此,笔者十分重视通过《滕王阁序》教学目标的预设,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其主体意识。具体做法如下:
《滕王阁序》是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笫二单元的课文。其单元导语提示为:
“所选课文时代不同,文体不一……阅读这些作品,要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课后练习一是“背诵第二至第三段”,练习二是“骈文十分讲求语言形式美,基本上由对偶句构成,四六句式,多用典故,词采华美,咅韵和谐。……请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好的骈句,体味其艺术效果,说说为什么好。建议仿写一两联”。
可见,“教材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对文章词句的审美鉴赏,力图使学生把握文章中的文学美。同时又给予学生较为宽松的自主权,而建议仿写则是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语言运用能力要求。”[
]因此,学习目标定为:
1.对《滕王阁序》第二段和第三段进行自主赏析,让学生感受文字之美,初步掌握骈文的文体特征;
2.仿写片段,描写重庆十八中铁山坪校区的景色,在实际运用中进一步理解骈文之美。
二、语言赏析体现学生课程主体意识
骈文产生于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而《滕王阁序》则是骈文艺术成就的高峰,也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唯一的骈体文,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学生对骈文的实际关注、考察、运用却相对较少。为此,对《滕王阁序》第二段和第三段进行自主赏析,调动学生的审美积累,个性化解读文本,感受和认知骈文的文体特征。其主要学习状貌如下:
1.通过自我思考和集体讨论之后,学生所感受到的审美焦点主要集中在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句式的整齐上。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学生认为其运用了色彩的变化、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落霞明艳,孤鹜灰暗,一明一暗,使景物色彩对比强烈又入融合协调。
落霞与孤鹜,一动一静,使景色分外高远辽阔。同时,词句亦化用庾信《马射赋》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使文章的内容典雅含蓄。又如“青雀黄龙之舳”、“耸翠”“流丹”“绿竹”“朱华”等,也运用色彩的变化,让景物色彩对比鲜明、色彩层次多样。
2.学生对《滕王阁序》工整的句式也感触颇深,认为其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使得文章具有和谐平衡的美感。
莫道才先生在《骈文通论》中提到:“骈文的修辞形态大致有四个方面,分别是对仗、声韵、典事和藻饰,这四个方面构筑了骈文的审美形态。”[]这四个方面洽与学生们的总结不谋而合。这样的主动参与,使学生更深刻得体会骈文之美,提升其解读和鉴赏文本能力。
三、语段仿写彰显学生课程主体意识
鉴赏是基于他人的文章,想要使学生更深入、更主动地认识骈文之美,培养学生课程意识中主体意识,仿写是较好的方式。因此,笔者给学生的课后作业是:“依照你所理解骈文文体特征,选择校园一角(重庆十八中铁山坪校区),仿写一段景物描写。”
此仿写练习鼓励学生读写结合,关注自身情感体验,调动其感官系统,结合生活实践,“使学生在会心体验的过程中提高语感,让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充分触摸文章”[],从而主动参与学习,进一步养成其主体意识。
学生参与积极,热情高涨,作品质量较高。现摘录如下语段: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流岚尽而明景出,雾霭凝而群山隐。闲散游于林径,访风景于金池。临铁山之荷塘,窥宁静于一隅。金鳞红鲤,畅游池间;碎萍浮荷,漂浮水面。萎叶落花,旋流水之潺潺;蜉蝣羽蝶,戏涟漪之阵阵。”(选自高2022级19班文雯《散游赋》)
“恰逢新雨初霁,彩彻区明。红日喷薄,洋洋洒洒。自铁山而腾起,伴虹影而乌驾。三秋落叶,尽铺漆路,丹桂隐隐,幽香萦绕。金光斑驳,不曾为之驻足;踩叶踏青,未尝留步细听。花开无人,轻嗅得惊。莫言君心,急非常情。”(选自高2022级19班龙傲霜《神游铁山记》)
“纷总总兮远山,轻飏飏兮微云。巍巍高山,潺潺流水。浮云流空,居山浩荡;竹石立风,雨临百草。扶摇有意,举青云而吹风;庄生无心,化蝴蝶而北游。曲水流觞,会会稽之兰亭;丹青吟洋,提落崖之悬笔。”(选自高2022级19班吴政霖《浮云志》)
“朗朗日照,徐徐微风。有明月于山冈,环围群星;移宝树于铁山,遍种绿荫。春花齐放,秋果盛得。夏阳炎炎,笼铁山之葱茏;冬风飒飒,啸新声之伟岸。有德师于方台,孕育万千桃李;拥孔孟于教室,谈千载风光。晨昏有时,朝露无暇;铁山起风,万物明朗。”(选自高2022级19班张灿《铁山纪》)
通过对《滕王阁序》的品鉴和仿写,学生对骈文的文体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仅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了学生感受美的鉴赏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了对语言的把控力,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语文学习还给了学生。
以上是笔者培养学生在课程中主体意识的一次粗浅的尝试。回头反思,学生对此文的学习,还融汇了语文课程意识中环境意识、资源意识、生成意识和过程意识的觉醒。其觉醒的路径有二:一是结合学生所在铁山坪校区的风景仿写语段,把学习、生活环境中的资源融入心头,显于笔端;二是对语言和手法的品鉴,是在自主体悟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中完成的,这是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成为学生知识认知,素能发展的潜滋蔓长的过程,颇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味。由此表明,学生语文课程意识的养成,很可能是在某一种课程意识为主导、多种课程意识参与的状态中凝聚浇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