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本土资源,延伸宪法课堂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1期   作者:方潇兰 沈红梅
[导读] 宪法是法治权威树立的关键,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方潇兰 沈红梅
        湖州市第五中学 浙江湖州 313000
        摘要:宪法是法治权威树立的关键,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如何将宪法课堂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加深其对宪法的认识和认同,是值得思考的一件事。
        关键词:宪法教育、本土资源、课外
        “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习近平一语道出宪法在法治中国蓝图中的地位。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宪法宣誓制度的建立等都显示出宪法权威新的高度。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应该培养其对宪法和法律的认同,但当下宪法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如果能够整合善用本土资源,将宪法课堂延申至课外,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和认同,笔者以为值得一试。
        1.研学旅行中学习宪法
        研学旅行是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能够加深学生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如果能将宪法教育与研学实践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做中学”,应该能激发学生更深刻的宪法认识与家国情怀,接下来举例说明。
        (1)游原乡小镇,观特色经济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内容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学生的认识非常模糊。而本土的原乡小镇整合了西塞山独特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以及湖州特有的文脉资源,开发出了多门研学课程,深受本地中学生的喜爱。而它就属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范畴。以原乡小镇为模型,让学生不仅有愉快的研学体验,而且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工作人员、实地考察等形式,进一步了解原乡小镇背后的企业机制和状况,例如取得的成就、本市的扶持政策等,从而对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更具象化的感知与更深刻的体会。
        (2)游安吉余村,究发展道理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访安吉余村,进一步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理念。许多学生“两山”理念背得滚瓜烂熟,但真正体会其中含义的却少之又少。此外,环境保护也是宪法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1978年宪法,第一次把保护环境的任务规定在总纲中,推动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现行宪法更是确定了环境保护在我国四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余村研学可以让学生在山水绿地之间呼吸新鲜空气,在观看余村发展视频与习主席演讲视频之中体会余村人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美丽蜕变”。通过对村民或干部的采访,了解余村现在的发展状况:依托“竹海”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白茶、椅业等产业,借助民宿、农家乐、漂流等项目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经济。一桩桩一件件,都体现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生通过研学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感受“两山理论”,也能够在研学结束后的感悟所思中为美丽湖州的发展增添自己的想法。
        (3)游中南百草,悟劳动真谛
        中南百草园是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劳动的辛苦与乐趣。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对于劳动本身感到比较遥远,对于一些劳动经验与技术也几乎全是盲区。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同时,劳动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劳动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在宪法内容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亲自尝试体验,感受到了汗水与幸福的交织,才能不再觉得“劳动”只是课本上冷冰冰的两个字。从儿童时代起就引导鼓励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让劳动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最终将会有利于培养出健康健全的人格之树。
        2.特色活动中弘扬宪法
        通过本地一系列的宪法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寻找生活中的宪法,关注宪法,使弘扬宪法精神落到行动中。


        (1)宪法演讲赛
        市教育局每年都会举办全市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活动,通过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学习、感悟、演讲抒发的同时能将宪法意识内化于心,并且在学生中、学校里、全社会大力弘扬。以下面这篇演讲稿为例:
        ……我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那种站在风口浪尖上的英雄人物,你我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升斗小民,是这个庞大的社会机器上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我们能做的最小的事情就是遵守宪法法律。我感激宪法,热爱宪法……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有幸生活在祖国日益富强的年代,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法制进程的突飞猛进,“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我们只有学法懂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成为合格的公民,将法的精神植根于内心,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的神圣使命……
(2)政治小论文
        两年一次的中学政治小论文评比,是我市中学政治教研工作的一大特色,这一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而与宪法有关的许多内容也是学生在评述议论时的首选,比如关乎国家安全的南海问题:
        我认为,南海是我国重要的海上航线,是我国连接中南亚的重要窗口、贸易通道,南海有丰富的资源,对我国的科研、建设都有重大影响,南海是我国的领土……
        维护国家安全平时我们可以这样做:利用学校晨会,通过PPT的形式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通过走出校门,参加各类研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学好法律知识,以法律作为我们生活的准绳。
        不难发现,经过课后对于南海问题的关注与研究,该同学已经在了解国家大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宪法中关于国家安全的认识,并在自己的思辨与感受中更自主地得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一些做法。
        3.社区活动中践行宪法
        学生的日常生活地点除了学校就是社区,与社区息息相关的宪法知识也有很多,首先居委会与村委会的运行本就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直接体现,这里再举例一些进行说明。
        (1)服兵役,要知晓
        服兵役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的时候总是缺乏体验感,对相关内容似懂非懂。但也不乏一些男同学对服兵役这件事兴趣颇深。那社区一年一度的征兵宣传、兵役通告就是深入了解该义务的机会。
        社区兵役通告中会提到关于登记对象、登记办法、登记要求、有关规定等内容,比起书本知识会更有说服力。比如关于服兵役的年龄要求,是主要针对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且未超过24周岁的男性公民未参加兵役登记的要进行补登。这样学生就有了更加明确的概念。除此以外,有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在社区征兵登记处进行志愿服务,对该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2)勤分类,创文明
        2019年8月15日,湖州市召开全面推进生活垃圾精准分类动员大会,宣布新修订的《湖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宣传贯彻工作正式启动,湖州市的垃圾分类工作也正式提上日程。本市作为一个环境优美、规划合理的全国文明城市,本身就对垃圾处理工作十分重视。学生作为家乡主人的一份子,自然也应该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建设美好湖州出一份力。所以除了在学校里坚持垃圾分类以外,学生在生活的社区内也可以通过一系列身体力行的志愿活动,助力垃圾分类的更好实施。比如参加社区的志愿劳动;参与社区板报设计绘制;向家人宣传;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知识竞赛……这些看似朴实简单的举动,都是宪法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是知行合一的落实。
        宪法教育是一件深刻与深远的事情,运用本土资源延申宪法课堂,能令宪法教育的方式更为丰富与生动,也能促进宪法教育的效果更加深刻久远。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宪法教育的引领,所有思政教师都需努力探索、创新、前行。
【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社论:筑牢民族复兴的宪法根基》——《人民日报》( 2018年12月04日 04 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