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看待大学教育途径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1期   作者:陈方珂
[导读]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
        陈方珂
        武警警官学院部队管理系
        【摘要】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是渗透了人们对教育的价值取向或价值倾向的、情感意义的“好教育”观念。大学教育关系到长治久远、国计民生,任重道远。刚入学的大学生还是一个被娇惯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就要成家立业,变为一个承担责任的成人,大学教育对个人极为重要,对社会、对国家同样重要。所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教育非常重要。笔者依据自身多年从事大学教育的实际,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和大家交流探讨。
        【关键词】大学教育;教育途径;教育理念  
        当前,随着大学教育的逐步扩大,大学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紧缩式逐渐变得越来越开放,招生人数也逐年攀升。大学教育究竟走向何处?值得每个大学教育者深思。而作为大学教育的客体,青年大学生们需不需要正视这个问题,如何让他们正确看待大学教育途径呢?这也是函待解决的一道现实课题。笔者认为,要想让他们正确认识大学教育途径,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在他们入学伊始,趁着他们初入大学校园,学习热情高涨,对大学校园充满新奇神秘感之时多开座谈会、讲座,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帮助引导青年大学生们对大学教育的正确认识,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活跃学生学习氛围。形式不要过于单一呆板,尽可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活跃气氛,特别是要能够实现师生有序互动,与学生分享更多的东西。通过有趣味的讲演、多元化的主题吸引和引导学生,及时解决学生对大学教育的种种疑问,同时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就业能力,为学生在大学期间如何利用课余时间提出一些建议,相信学生一定会获益匪浅。
        二是让学生认识到大学教育不仅仅是课堂教育。在笔者对某高校进行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对200名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超过五成大学生平均每天的闲暇时间在3小时以上,但他们的闲暇活动却缺乏相应的组织,参加集体组织活动的大学生仅占17.8%,这说明大学生闲暇时间的活动多为自由组合式的,目前高校集体活动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调查表明,较多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听讲座、看书;也有部分学生的闲暇活动安排不合理,具有明显的片面性。调查显示,影响大学生闲暇生活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而客观因素对大学生闲暇生活起决定性影响。其中,社会功利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的闲暇价值观具有潜在、宏观的影响作用。由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等活动本身存在着一定缺陷,使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大学生的交际网络对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方式具有直接影响,寝室风气和班风对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影响程度最高。所以,要让学生认识到大学教育不仅仅是课堂教育,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学生组织,组织积极的学生活动至关重要,提高班风、学风建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学生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促进校园建设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锻炼自我的良好平台。这些活动需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有特色,达到培养人、教育人、锻炼人的目的。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注重活动中科学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兼容并包”,积极引导学生树立高品位的情趣,提升学生提高自己能力的热情。


        三是在大学教育阶段,应不时地引导学生做好未来规划。历史悠久的大学都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科学地分析社会现实条件和长远需要,准确地进行人才培养的定位,自主地进行文化选择。西南联大在抗战时期“自觉承担起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再造的重任,通过教育强化民族精神的培育,以维系民族文化血脉为文化救亡的主要内涵”,在人才培养上体现“三重视”的“运行方式”:重视通才教育、重视基础课、重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努力寻求自身与民族和社会的长远根本利益相契合的结合点”,形成了“刚毅坚卓”、“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和“通才教育”的办学传统。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很茫然,毕业后该何去何从?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考研、就业、出国深造、自主创业”是大学生毕业可以选择的几条道路,但哪一条更适合,需要有人来指导或规划,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让青年大学生在大学教育学习生活期间就梳理好自己的目标追求,才不会虚度大好的青春年华!
        四是业余开设一些专业技能学习班,拓展学生对大学教育的认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抓紧时间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而不是在寝室中蹉跎:“我该学些什么呢,怎样提高自己的能力呢?”传统教育更多的是素质教育,虽能学到一些专业技能,但不见得就是学生感兴趣的技能和专业,而且学到的技术一般都是不能直接上手的,很多毕业生毕业时自问;“面对即将面对的职业岗位,我会干什么?我能做些什么呢?”学术上的不自信,严重影响学生的现实表现,只有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增强竞争力;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大学生们增强自身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竞争挑战与压力下,加强自身的竞争力与发展能力,努力做到适应这个社会,是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与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必备条件。
        五是适当安排一些生活教育,充实大学教育内容。许多学生能够考试考高分,却不知道如何安排日常的衣食住行,生活教育的缺失使学生成了不会生活、不会享受生活,而以生活为负担或痛苦的人。大学生通过课程渗透、环境熏陶、英模感染、体察感悟,在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中理解、选择并认同学校文化,共享学校文化,传承优秀文化,实现对校风的自觉维护。梅贻琦先生在七十年前就曾指出:“今日大学生之生活中最感缺乏之一事即为个人之修养。”其原因在于课程多,时间不足;“慎独”之空间不足;“师友古人之联系之缺失”。他认为,大学生的个人修养,一半靠自身的努力,靠慎独功夫;一半靠友朋的督促激励,“以祛孤陋,增闻见”。大学教育中应为大学生的个人修养提供时间、空间和载体。班级的风气、宿舍的氛围、图书馆的静谧、文体活动中的友情、各种课外活动的互动等都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必要条件,都应该有组织地精心维护。生活教育能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为将来发挥他们的才干提供有力的保障。
        总的说来,充分利用大学学习的课余时间,采用多种渠道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大学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去学习和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使大学教育的作用发挥最大化,才能为祖国的明天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