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重庆市江北区鲤鱼池一村一号鲤鱼池小学 重庆 400020
【课例背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基于教学改革的趋势。这一趋势给课程意识带来了新的生长空间。2018年11月,重庆市江北区举行第五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在我校设立主题为“有氧教育:空间书写个性”的展示专场,其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二年级《彩色的梦》的教学课例,为课程意识中资源意识和生成意识的运用提供了新技术,新空间的展示平台。
【课例点击】
(一)信息技术拓展资源意识
课堂学习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所有学习内容都是资源。而信息技术使这些资源的呈现更加灵活、方便。
微课例一:在学情测查中开课。
课堂上,教师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可视化图表形式分析,可以很准确的测量学生的认知情况,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优化教学结构,面向真实问题重组教学内容,采用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彩色的梦》的教学开课初,教师进行一个教学前测,向学生推送了测试题:
通过数据的收集,很快反映出学生对生字字音掌握的正确率达百分之百,但对带有“青”的形声字辨析不够好。于是,老师就和孩子们一起复习儿歌:“形声字,好识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表字音,形旁表字义”,把握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微课例二:在生活场景中识字。
二年级是一个识字量极大的年级,该课的执教老师高度重视了课程中生活资源的开发,增强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学习生字的意识。
关于“坪”字的教与学
1.师:脚尖是指的什么?(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就是彩色铅笔的笔尖)你看,脚尖滑过的地方——
2.(生接读)大片的草坪,绿了。(讲“坪”)
(1)师:“坪”这个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吗?
生:土加平就是坪
师:你知道为什么是提土旁吗?
生:因为和土有关
师:真棒,你用了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2)师:你见过的草坪有什么特点?
生:很大、很平、一望无际……
师:是的,像这样又宽又大又平坦的地方就被称为“坪”。
????? 师:(出示图片)看,机场停飞机的地方又宽又大,我们就把它叫做----停机坪。
(3)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坪”字?
生1:塔坪 我家住在塔坪23号。
生2:铁山坪 铁山坪森林公园,我上周还去玩过。
生3:杨家坪 重庆的动物园在杨家坪。
(4)对,在我们重庆带有“坪”的地名可多了,请一起叫叫这些名字吧。(出示:带有“坪”的地名和图片)
生活中汉字无处不在,这些真实的生活资源给学生识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教师就地取材,利用我们身边的地名,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熟悉的生活场景。学生就在直呼地名的同时,对“坪”的音、形、义有了充分的了解,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大有裨益。
(二)技术手段落实生成意识
《彩色的梦》是一首诗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彩色铅笔描绘的美丽梦境。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仿照诗歌第二节、第三节进行诗歌创编。为了突破这个教学点,老师进行了两次资源包的推送。因为有了技术、科技融入,我们的课堂在学生的动手和想象等体验中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整个课堂耳目一新。
微课例三:在思维发散中想象
仿写第三节
1.师:孩子们看看,这片森林里,有植物、有动物、有小屋,他们之间啊还相互有联系,这就是作者(板贴:丰富多彩)的彩色梦
2.师:孩子们,你的彩色铅笔会滑到哪里呢?
(生汇报)沙漠里、大海上、月球上、森林里、太空里
3.(出示沙滩的图片)彩色铅笔的脚尖来到沙滩上,这里都有些什么呢?孩子们能说说沙滩上可能有些什么吗?
4.学生汇报:椰子树(椰子树是高高的)
沙子(沙子细细的,踩在上面还软软的)
贝壳(各式各样不同花纹的贝壳)
螃蟹(小螃蟹还能在沙滩上打洞呢!)
乌龟(乌龟爬起来——慢慢悠悠的)
海鸥(海鸥飞累了也会在沙滩上休息一会儿)
小脚印(沙滩上有小朋友在玩游戏)
?? (老师根据学生的内容,把准备好的材料拖拽到沙滩上,一幅沙滩美景图就出现在了大屏幕上)
师:孩子们,好的诗是想象力的,展开你的想象力。让你的彩色铅笔去到它想去的地方吧!
4.老师出示资源包:资源包里有十个空间:沙滩,天空、森林,大海,花园,小区,游乐场,田野,山谷,太空和一个自画空间。
(提供了相应的景物,让孩子们自己去选择,也可以自己在网络中选取景物,然后再进行创编儿歌。)
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去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了学生的动手和参与。这些资源包的推送,在孩子们的平板电脑上,出现了各种各样丰富的资料和充满童趣的空间,使孩子们跳出了纯文字对思维的限制,捕捉到自己喜欢的画面、喜欢的空间、喜欢的景物,经过细心选择和一番动手拖拽后,各种各样充满童趣的空间就呈现出来。这些信息技术聚合的资源生成了孩子们想象而成的图像资源,生成了孩子们“彩色的梦”,随后而来的老师的及时点评,大大的增强了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空间抒写个性课程意识
上文所述的两次资源包推送,不仅让学生在发散中想象,而且这个资源包的想象空间催生了学生个性化的课程生成意识。
微课例四:在生成中创编诗歌
二年级的小诗人们
仿写第二节:
学生1:脚尖滑过的地方,一串串的葡萄,紫了;一个个的苹果,红了;圆圆的西瓜,绿了,绿-得-可-爱!
学生2:?脚尖划过的地方,一片片的水稻,黄了;一株株的棉花,白了;一排排的高粱,红了,红—得—耀-眼!
学生3:??脚尖滑过的地方,一个个茄子,紫了;长长的豇豆,绿了;圆圆的西红柿,红了,红—得-漂-亮!
仿写第三节:
学生1:在蓝蓝的天空中,云朵们慢慢飘动着,和太阳公公捉谜藏。一架飞机穿过云层,留下好看的尾巴,又长——又粗!
学生2:?在一个大花园里,好看的蝴蝶花开了,热情地和小蜜蜂们打招呼。小草们也使劲钻出地面,露珠正躺在草尖上,又圆——又亮!
学生3:在大大的草原上,一群马儿正在赛跑,嫩嫩的草儿也不看一眼。绵羊们在静静地站着,它们一定在羡慕马儿们,希望自己也有能飞奔起来,又快——又好!
二年级的孩子由于生活经历少,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没有很多机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看看,他们的脑海里是缺乏相应的生活画面储备。资源包的推送,很好地补充了这个缺失点。课堂上,孩子们的思维非常的活跃,特别是第二个空间的选择,有不少的孩子摈弃了老师推荐的景物,利用网络,在空间中植入自己喜欢的景物。如:飞机飞过天空后的印痕,草尖上的露珠,小区转动的小水车,沙漠中的一个清池、充满生机的火星等等,然后兴致勃勃地创编自己的小诗,让到会的老师掌声不断,课堂俨然成了一个小诗会了。
【课例反思】
该课例的最大价值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为语文课程意识的落实与优化提供了一个鲜活的“空间”。这个“空间”,是目标意识、主体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过程意识,反思意识、评价意识、批判意识等各种意识熔炼而成的“空间”。这个“空间”,借助信息技术的新手段,成为一种语文课程及其教学的“新空间”,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挥个性而成为“有个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