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有效性的开展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1期   作者:石继承
[导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如何调动其有效性
        石继承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长冲高级中学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如何调动其有效性,充分利用各因素之间有机联系,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组合作  有效】
        多年的一线教育让我深刻意识到传统教育方式的课堂很难让学生有代入感,课堂上气氛压抑。为了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解决这个问题,2019年6月我主动申报了课题《小组合作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通过阅读小组合作方面的书籍,查阅大量资料,我深深的感受到小组合作有很强的实用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全体学生都参与的有效性,是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充分发展的有效性,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达到最优化的有效性。
        首先是小组成员分组。小组合作必然需要优势互补。我的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我把基础好的学生平均分到了各个小组,然后对其他的成员就只是简单的平分。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学生的激情得以提升,参与课堂活动中来,但一开始我的小组内成员较复杂,差异性较大,而且积极性很差,我采用多种方法去管理学生。第一,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组织能力较强。组长是一个管理者,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方面的作用都很关键。组长在各方面必须能够起到带头引领作用,组长的选拔必须要考虑他的学习成绩,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即使再负责任,也不会被同学信服。组长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但必须是小组内学习方面的的佼佼者,只有这样才能服众,他的话组内同学才会听,自己在小组管理方面才会有号召力,才能把整个小组管理好。第二,组内基础好点的学生担任辅导员负责辅导组内其他同学。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一般教师分配的任务,问题较难,这时组长应指示大家先独立思考,谁先想出思路或解法,让谁先发言,其余人员认真聆听,并积极发表见解,并安排专人整理记录和代表全组发言展示。一人展示不充分时其他组员紧接着补充。第三,让组内较差的学生担任记分员,让人人有事干,都能参与进来,培养集体荣誉感。人人都参与,人人有事干,人人能展示,人人有收获。小组内成员固定好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比,也许会因为当初小组初建时无法预设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小组之间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这时老师就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该协调的协调,如果协调还不行,就应该考虑对座位进行调整。决不能怕麻烦,任其自由发展下去。
        其次是做好探究问题的设计。

上课前要做好合作交流学习教学问题,每个环节大约多长时间,什么内容要合作学习,合作时间的长短等都要考虑清楚,设计好重难点问题的坡度,让学生通过探究能够有收获。在成就中获得满足这是学生继续努力的动力。对于章节中过于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阅读课本独立思考,从课本上自学得到,教师不再重复,把时间用在关键的地方。我们大多数老师都有一个误区:自己的课本内容讲完了就是任务完成了。其实教学的目的不是只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内容的掌握,作为老师我们更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内容的落实为目标。
        再次在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让学生在参与中暴露问题得以提高。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敢于“放手”,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教师也不要轻易否定,要允许学生有独特的见解,让学生敢于发言,不要被教材的框框套住,过于死板,要充分认识到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不是教师把教学内容完成就行。对于敢于发言的小组和个人,要及时打分和奖励。
        最后一堂完整的课堂要对学生及时做好总结归纳。小组讨论中对回答积极的学生要及时做出评价,把发言的机会优先给予小组内不爱发言的学生,多加鼓励,对这类学生在总结时打双倍分数予以肯定。只有通过评价,才能找出优缺点,找出每个人的长处,才能促使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只有评价,才能使优秀者得到精神满足,产生继续努力的强烈愿望。组内成员评价的内容可分为纪律、互助、协作、质疑、提问、积极发言、参与热情、文明礼貌及值日活动等。评价的方式可分为日评及周评。日评是指每天利用早读或课间操后,组长主持组员间口头评议,表扬各方面表现突出者,善意地批评表现不佳者。周评是每周利用班会时间,组长主持组员间的书面评议。制定评价标准细则及量化打分表,对评出的各方面的最优秀者班内表扬,或用其它方式榜示,或给予某某称号的荣誉奖励。小组整体的评价,其内容可参照以上个人的评价来确定,评价的方式可结合全体学生评及任课老师评两方面进行,并对各方面表现突出者分别给予荣誉称号,以增强小组成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励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教学中让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后,我欣喜地发现:学生课堂的发言由几个学习优秀者被动回答问题扩展到大部分学生主动争取机会回答问题,讨论和交流的气氛日趋好转,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学目标得到落实,凝聚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学习成绩差的也在原有基础上前进。这样能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念,并且促使学困生在自己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等方面均有所提高。总之,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一个共识:小组的成绩是共享的,为本组作出贡献就是体现了自我价值。
        “学无定规,教无定法”,如何面对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挑战?我们可借助“以点带面”的作用,掀起教改的热潮,彼此学习,彼此交流,让我们的“教学目标”成为殊途同归的“奇异吸引子”,开辟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