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楣宗
武警警官学院 部队管理系 成都 610200
摘要:新时代对军校人才培养提出了一系列新命题,这无疑要求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作为力量保证。当前,非现役文职教员作为其中重要力量理应发挥着承担基本授课任务、补充优化师资队伍、激法队伍活力和建设国防等作用,但却出现了对职业前景感到迷茫、人才流失、授课难结合军队实际等问题。可以从观念树立、机制健全、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完善,从而真正发挥非现役文职教员“姓军为战”、建设国防的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非现役文职教员;作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新时代对院校教育提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等历史命题,要求加强院校科研和教学结合,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非现役文职人员在其中肩负着作为军校教员的职责,在应然上理应发挥承担基础课程、补充优化师资力量、激活队伍动力和建设国防事业等作用。但在非现役文职教员入职后却出现扎根军校思想不稳定、对职业前景感到迷茫、适应教学岗位难、授课不接地气等问题,阻碍了其应用功能的发挥。因此需要从非现役文职教员的自身能力、所从事的岗位及其管理制度三个与其结合较紧密的方面着手,探索其中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首先从影响非现役文职教员功能发挥的现实因素着手进行浅析。
一、实践中影响非现役文职教员作用发挥的因素
(一)非现役文职教员自身能力不足,需进一步提高适应能力
首先,“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是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重要内涵。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员能够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如何将理论知识与部队贴近是对军校教员提出的新挑战。而非现役文职教员大多没有军旅经历,思想政治素养和对军队案例的把握和应用都有所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师德素养。第二,非现役军校教员缺少对部队的了解。军队与地方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军队基于保密需要具有一定封闭性,因此非现役文职教员在初入职阶段对军队情况不太了解。而近几年恰逢军队和国防改革深化阶段,各类规章、政策、文件变动较大,非现役文职教员容易对此应接不暇,一时难以理清各类管理制度和办法,进入情况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需要其快速调整思路,提高适应能力,尽快进入工作环境。
(二)职能定位不清,发展前景不够明朗
一般而言,当前进入军队院校的非现役文职教员很多是硕士学历,定岗在助教岗位,主要担负非军事类基础课程的教学,并且注重将科研与教学结合,做到教研并重。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基于种种原因,文职教员所起的作用与原设想出现偏差,其职能定位也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首先,基础课程数量有限,非现役文职人员课时量不够充足。随着军队文职社会地位和知名度的提高,越来越多地方人才投身强军事业,由此形成了内部竞争;而随着军民融合战略的深化发展,军队院校联合办学、学科专业共建、外聘地方师资、委托培养等方式不断发展,军事院校的基础类课程可以依托地方的教育系统或者人才资源承担,外部资源的介入挤占了部分基础课程。这意味着课时量有限、非现役文职教员数量增加、基础课程开设方式的多元化,无形中给文职教员带来压力。其次,基于非现役文职教员,尤其是新入职者,对军队各项规章制度、人才培养、基层管理等各项事务并不了解,能参与的科研项目有限,因此较难迅速凭借已有专业背景展开研究。教学课时量不足、科研开展难,影响了非现役文职教员职责的履行,模糊了职能定位,让人难以看到作为文职教员的发展空间,不能对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动摇其服务部队、潜心研学的决心。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不健全
第一,非现役文职教员在进入军队系统前,多元化的专业背景、学习工作经历、活跃的思维都成为了其重要优势。但基于军队院校管理的规章制度,为保证信息安全和满足人员管理需要,军校教员主要采取坐班制度,不像地方院校教员进行弹性管理,有较大自主权安排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圆桌论坛。第二,针对非现役文职教员的人才培养制度还不够完善,没有明确让其能保留职位提升学历的规定,如果需要攻读学位则很可能需要辞职就读。相关的管理制度约束和文职人员人才培养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非现役文职教员原有的知识框架将逐步与快速发展的知识体系脱节,难以跟上社会技术、理论知识、研究热点的变化,导致知识固化,难以满足军事人才培养的需要,不能满足为国防事业建设持续提供服务的要求。
二、新时代下军校文职教员作用发挥的途径
(一)观念先行,准确定位非现役文职教员角色
虽然入职院校的孔雀蓝不穿军装,却同样肩负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相关的科研任务,为国防事业和军事人才培养做出努力和贡献。为了更好发挥其作用,管理者和文职人员都需要准确定位这一角色。一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明确非现役文职教员的主要任务,并有意识将在职的非现役文职教员分配到相关工作中,给予平台和机会进行锻炼,让他们能围绕教学育人、打磨教学技能、提升师德素养等目标不断前行。二是从非现役文职教员角度出发,坚定树立“姓军为战”观念,在其位尽其责,坚持扎根军事院校的理想信念,明确军校教员的职责使命。同时还要针对不了解军队、政治素养仍要提高、科研能力等问题,以思想观念指导自身行动,着力提高作为军校教员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和能力,迅速适应军队环境和岗位要求。
(二)形成机制,不断完善育人制度
非现役文职教员队伍要能持续发展并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规范完善制度保障,形成良好育人机制,给人才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因为合理的教育培训制度能提高非现役文职教员整体实力,并满足其个人成长成才需要的需求,从而形成激励机制[1]。要不断完善育人制度,一是可以借助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机会,健全非现役文职教员的发展制度,例如畅通非现役文职教员到地方院校深造的渠道,形成类似“强军计划”等规范化的人才培养制度;鼓励参与地方学术论坛,保持学术敏锐度;搭建军地合作培训非现役文职教员的平台,形成军地师资交流培训常态化机制。二是坚持落实军事职业教育,完善相关的考核制度,提高职业教育课程质量,确保非现役文职教员能灵活应用碎片化时间、选择感兴趣的课程,不断提高岗位任职能力。三是完善非现役文职人员赴部队实践锻炼制度。通过代职、岗位交流、参与大项军事演练、抢险救援等活动的参与,让文职人员深入了解部队、了解基层,明白授课对象将来要面临的工作环境和任职需要,从而能主动自觉思考如何合理设计课堂,将理论知识与军队实际结合,让学员学有所用、学而能用。
(三)合理规划,明晰职业发展前景
一是根据院校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合理规划非现役文职人员的招聘数量,因事设岗,避免陷入人员编制过度膨胀后再精简的情况。通过合理设定岗位和有序规划编制,有助于非现役文职教员找到自身工作定位,从工作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二是帮助规划职业生涯,明确发展方向[2]。非现役文职教员入职后,尤其在课时量不足的情况下不免对自身的发展感到焦虑。管理者应关注到人员的心理变化,利用军地课程共建、资源共享等机会,把文职教员“推出去”参与到地方院校国防教育课程中,让有更宽广的发展道路。这既是展示军地院校培养师资的“军”味特色,也为文职教员的发展提供一条可行道路,让其看到作为军校教员的多元发展方向,明晰这份职业的发展前景,安心工作。
三、小结
新时代下,非现役文职教员成为军队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为更好发挥其功能作用,首先应当树立正确观念,明确非现役文职的功能和作用;并从育人机制上不断予以完善,促进其能进一步发展;合理规划人员编制,帮助做好职业规划。从而更好延揽人才,服务院校教育,适应新时代给出的新命题。
参考文献:
[1]张倩,马岑睿,张惠媛,王颖.军校文职教员队伍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视界,2019(31):223-225.
[2] 屈轶, 张煜. 军队非现役文职教员队伍建设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08(05):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