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令慧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建始县官店镇中 445311
摘要:现代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的核心,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全面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对此,本文从教材内容出发进行了文化素材挖掘,然后从教学前的导入、课堂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渗透分析,旨在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使用,使得学生可以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从而促进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如何保证中华传统文化鲜活的生命力不被忽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语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现在的学生受到网络文化、外来文化等的影响,对于传统的理解越来越不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起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到语文课堂中来,发挥出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承作用。
1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1 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受应试教育影响,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体现,而忽略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导致学生树立的是为考试而学习的错误观念,不仅无法达到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而且会影响学生健康学习心态的建立。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学习,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1.2 利于传承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历史演变过程中,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3 利于落实时代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的重心,增强文化自信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部门在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加入了相关内容,并提出了具体改革方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应内容进行延伸,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认可。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增强民族凝聚力,因此,我们应当积极落实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让学生成为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2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1 深入语文教材资源探究,渗透传统文化
在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教材的有效运用,关系到学习质量、教学质量。那么,为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能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例如,《论语十二章》的文章内容涉及“忠、礼、智、信、义、仁”等方面,其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得学生成为有智、有才、有德的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儒家文化,也可以为其开展“走进国学经典,认识民族经典文化”的活动,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经典文化的故事。依据教材内容,学生针对孔子有关思想、观点进行信息搜集,整理成报告,并开展交流活动会,在交流、倾听的过程中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充分认识传统文化。教师也可以教材为载体,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到忠、礼、智、信、义、仁等,在教材资源拓展和探究学习中渗透传统文化。
2.2 深挖教材内涵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加强对学生的审美引导,使学生学会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解读文章,体会文本的内涵,感受前人的智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上阅读和课下阅读过程,鼓励学生进行读写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整个语文学习中时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度。例如: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让学生从中理解人都是不完美的。在这篇课文当中,阿长一开始只是一个名字都没有的农村下层妇女,而且还具有大多数人都厌恶的传播谣言的毛病。但是随着课文的阅读,学生们也可以发现阿长的不完美中也有着彰显人性善良的部分,她会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山海经》拿来给作者,也会教导作者生命的重要性。这样,通过深入挖掘这篇课文的内涵,可以使学生理解不完美的生命才是人的特点,有助于使学生更好地正视自我,形成客观全面的人生观。
2.3 开展趣味活动探究,渗透传统文化
初中生正是活力四射的年龄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能够真确认识文化,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趣味活动为载体。例如,在教学《行路难》古诗内容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对古诗学习都会产生抵触心理,认为古诗晦涩难懂,而且还需要背诵记忆。那么,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对古诗字词的挖掘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又如,在讲解“玉盘珍羞直万钱”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文章的“羞和直”单独提炼进行讨论,如直通值,是指价值的意思,在古诗文中是值钱的意思,羞在古诗文中指代山珍海味。联系具体语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趣味讨论会,就“为什么这些山珍海味这么值钱呢?这难道不是生活中饮食浪费的现象吗?”在活动探讨中,教师引入生活中饮食浪费的现象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又可以促使古诗教学趣味化。学生在赏析诗句的同时,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激发出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从而培养了语文综合素养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老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活化情景来渗透传统文化, 另外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也要积极引导学生积淀文章中的传统文化。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是无处不在的,还需要语文老师多加研究,从而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忠.试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如何融入传统文化教育[J].文化产业,2020(15):135-136.
[2]黄传菊.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J].品位经典,2020(05):118-119.
[3]王晓丽.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