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芳
莱州市云峰中学 261400
摘要:沉浸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哈里齐克森米·哈里提出,当人们在从事一项任务级别与其掌握技能相一致的情况下,人们会进入一种沉浸状态。处于沉浸状态的人们,会对所从事的任务和活动入迷,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任务活动中,从而获得一种忘却时间、忘却自我的心理体验。人们往往能在阅读、运动、艺术活动、玩耍中获得沉浸体验。沉浸理论提出后,最初被广泛运用在语言教学领域,而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沉浸式教学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沉浸式教学;初中语文;阅读课堂;运用
引言
所谓沉浸式阅读教学,指的是在学生对阅读文本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能够充分调动感觉、知觉,并借助联想、想象等各种方式对作品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入乎其中地领悟到作品所表达的内在情感,反复品味语言,深化感受,进而达到阅读效果的提高。
一、沉浸式教学
沉浸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处在某种情境或思想活动中,从而获得最佳的情感、生活体验。沉浸式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从语文学习规律入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走近作者、理解文本、感悟主旨、拓展延伸,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成学习目标。
二、沉浸式阅读教学的特点
沉浸式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同学们真正走入文本,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审美体验,促成学生在文本、作者、读者三者中形成有效联结。在《“沉浸式”教学研究》一书中,详细提出了沉浸式语文教学所包括的七个特征。具体到沉浸式阅读教学,笔者认为其具备了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共生性。从课堂主体来看,沉浸式阅读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沉浸,教师首先要对文本进行一个深刻的了解,沉浸文本当中,才能有效带动学生沉浸。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沉浸文本中,以自己的情绪带动学生走进文本,一同沉浸。第二,共情性。从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来看,沉浸式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通过一系列途径,透过文本与文章作者产生共情,理解作者在文字背后所蕴含的真实情感。第三,整体性。从文本的角度看,沉浸式阅读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在沉浸式阅读教学课堂中,应当重视文本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不单独单段地理解文章,不断章取义,而是结合全文感知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
三、沉浸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运用
(一)高效共学,沉浸语文课堂
如何在有限的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达到沉浸的学习状态呢?这就需要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能做到高效率。语文教学首先应从语言切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在教学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体悟,想象画面,思考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感染学生,从而达到熟练朗读的效果。当然课文熟读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与引导,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所感悟,这才是“沉浸式”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大胆质疑的本领,鼓励学生提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还要以问题为导学,设计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条问题主线,课堂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这个中心问题展开的。
(二)巧妙设境引导深化理解
设置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深化理解的重要辅助方法,也能够为学生的沉浸式阅读创造良好条件,让学生深层次感受课堂感知知识。
教师要善于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避免死板阐述理论知识,也不能够把学生当做知识容器,用了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文本营造的场景当中,增强学生的参与动力,让沉浸式阅读自然发生。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教师要尽可能的和生活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以便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得以发展。例如,在教学《渔家傲》时,教师就可以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述古诗营造的画面,然后让学生闭上双眼,边聆听边想象李清照描绘出来的浪漫景象,感知作者的美好愿望,同时结合作者的现实经历,让学生对诗词内容产生强烈共鸣,让学生实现深入理解,达成沉浸式阅读的目标。
(三)情境还原,引导学生沉浸文本
特级教师李吉林曾说:“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所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式。”由于教材中很多选择的文本材料离学生生活时代较远,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到作者写下文本时真实的情感体验,更无论与作者产生共情。因此教师需要创设情境,还原作者的心境,如此可以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走入文本,读懂作者。比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看电影事件”对鲁迅先生的影响,杭州建兰中学的李春波教师在执教《藤野先生》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场景:这一教学片段模拟了当时鲁迅先生在看纪录片时的真实情境,能够快速地由文及境,让读者走入真实情境中,与作者产生共情。这一教学片段笔者在自己的课堂上采用过,在众学生的一片喧闹过后,留下的是安静,是扮演鲁迅那位学生铿锵有力的阅读,在这一静一闹中间,学生对鲁迅在文章中所说的“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有了更为确切的理解。在学生读完之后,老师适时地引导,让他们回想一下刚刚那片嘈杂的喧闹,如果落在每一个人学生头上,一个身在异乡没有同伴的人的身上,那么同学们,你们又会是怎样一种心情呢?学生们各抒己见,对鲁迅当时的心境还原越来越深刻。通过情景还原,学生能够与作者共情,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沉浸式阅读,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四)文史整合促进沉浸式阅读
文史结合是沉浸式阅读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为学生补充学习素材,帮助学生拓展阅读材料的重要做法。初中阶段教材内容当中有很多涉及到的是历史知识,虽然这些历史知识有一定的零碎化特征,但是却能够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增强历史认知,并在文史结合和二者的相互促进当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在这样的沉浸式阅读活动当中,教师需要做好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与巧妙安排,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之下明确沉浸式阅读的技巧。首先,教师先为学生介绍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时,可以恰当引出历史典故、文人趣事等背景素材,让学生对沉浸式阅读文本产生兴趣。比如,在学习古诗《观沧海》时,需要让学生了解到曹操的生平,并让学生对曹操的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了解真实的曹操和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塑造的人物形象曹操的区别。其次,教师要适当穿插历史资料。作者常常会结合历史人物或者是事件,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与观点。于是在指导学生深度阅读时,教师可适当穿插相关的曹操大破乌桓的史实,为学生深入理解情感,把握文本主旨与人物个性特征打好基础。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沉浸式阅读当中实现深入理解,调动学生的阅读情绪,消除照本宣科的不良影响。
结束语
总之,沉浸式阅读教学是一种新颖的阅读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沉浸体验中把握作者情感,获得审美感受,唤醒学生的主体体验。教师应当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桥梁,帮助学生获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其能从中收获情的熏陶、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王鹏.谈初中语文“深度教学”改进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114.
[2]朱巧彬.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241.
[3]周雄.在“涵泳”中提高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2):231-232.
[4]唐毓林.小学语文“沉浸式”经典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
[5]向博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实践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