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1期   作者: 母春芳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后,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语文教师们在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学策略以及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路上摸索前进。
        母春芳
        四川省剑阁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后,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语文教师们在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学策略以及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路上摸索前进。本文通过阐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以前高中语文以高考方案为主要指导目标,正因如此,部分语文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单一沉闷,不仅无法体现学生主观能动性,长期以往还会消磨学生学习兴趣,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生本理念的出现在于为高中语文课堂减负,改变以往语文教学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局面。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探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路径,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语文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需要使学生了解祖国文化以及正确的去运用语言文学,让学生能够学习到充足的语文知识,熟练合理的运用语言技能,提高语言技能。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宗旨。然而在新课程改革后,有些教师过于重视“文学素养教育”,使得教学目标错位,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出现“无中心拓展”“无效率问题讨论”等不良倾向;教学方法选择不当,语文课堂教学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理解、掌握以及如何去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会阅读和思考,学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明确、具体、有效。而现在存在一些语文教师为了追求新的时髦的教学方法,以前基本的教学方法已经很少去运用或者直接不用,盲目使用多媒体教学。还有些语文教学为了增加课堂气氛,一味的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忽略个体差异性;固守传统以致于缺乏创新,语文是高考的主要科目之一。在新课程改革后,部分教师仍然坚守原有的教学理念,认为在高考考出高分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整个课堂教学处于老师灌输式教学,学生盲目听讲的状态下。课堂教学是为了“好教”而教,学生是为了“学好”而学。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使得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不到提高。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学生对于语文课堂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且自己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保证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仅仅有兴趣是不够的,教师在这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得兴趣与学习主动性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有着丰富的情感,还需要有着丰富的形象。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正确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信息技术例如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优势,构建具体化形象语文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有效备课、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应当做一个科学合理的备课方案。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二是对学生的观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教学的出发点,因此必须要深入研究。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他们发挥课堂主体性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高中语文重视学习的有效性,然而也不能忽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去建立一个科学、有序的语文教学结构是符合新课程教育规律的。在进行课堂教学结构构建时,应当遵循渐进性、生成性、灵活性原则,根据教学的学情大胆创新。科学严谨的教学结构有助于保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科学合理的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在上文提到,在新课程改革后,有些教师过于重视“文学素养教育”,使得教学目标错位。基于此,教师应当科学合理的去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教学内容的基准点,有序地进行课堂教学。这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既重主体又重主导。有专家指出“语文教师,从根本上说,应该是中学生语文智能发展的程序设计师和施工员,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病患的处方医生,是中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教练员或陪练。

”课堂上,教师要以生为本,真诚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读、写、听、说,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讨论、辩论、争论。但学生毕竟经验不足、知识欠缺、能力有限,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疑点、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深度不够的现象屡屡发生。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热闹,实际上,此为“物理运动”而非“化学反应”,即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课堂讨论若要真正落到实处,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首先学生应对课程有充分的预习,其次在平常教学中就应培养学生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的习惯。最为重要的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绝不是局外人。圣陶曾说“讨论进行的当儿,有错误给与纠正,有疏漏给与补充,有疑难给与阐明,是说全班学生都有份儿,但是最后的责任还在教师方面。教师自当抱着客观的态度,就国文教学应有的观点说话。”
        既重讲授又重探究。在教学过程中,低起点严要求,倡导“朴素有效”的学习方式。许多在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育者都非常重视基础知识,一些细小的知识点都讲得非常透彻,给人感觉质朴而实在,而对学生的要求比如背诵、默写、做练习甚至是朗读课文都是严格把关,一遍不行第二遍,第二遍不行第三遍,这也是许多教师之所以成功的一大原因。在语文课堂上,该讲的地方一定要讲,但要精讲,要讲在重点和难点上,要讲在学生的“愤”“悱”处,让学生醍醐灌顶、获益匪浅。也要营造问题氛围,用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讨论和争论,去钻研和探求。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开发智力。
 既重预设又重生成。上课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结合具体的文本,对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内容、教学程序等,作前瞻性的细致的考量和撰写,以期教学的有序、严谨和科学。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灵动而丰富的,在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中,会产生一些教师事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而有的问题往往是比较有价值和挑战性的生成性知识,能激发兴趣,优化思维品质。此时,教师应视之为教学的关节点,平等的坦城的与学生对话,通过讨论、辩论达成共识;即使问题不能当堂解决,也不要淡化甚至回避,可以把它作为课外作业,“让预设因生成而灵动,让生成因预设而闪光”。
        既重结论又重过程。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一个个“例子”的剖析和赏析,掌握必备的语文知识,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达成共识的真理性知识――结论,所以学生必须掌握教纲和考纲上明确要求的结论性知识。学生读的过程,既是求知的过程,更是体验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探求学法、绽放思维和张扬个性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今日而言教育,此一点首宜打破,教师所务不在讲解,惟在启发;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启发、引导”才是教师的职责,在启发引导中“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这才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心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我们的语文亦如此,形式永远是次要的,哪怕一节课我们仅是静静地同学生一齐品读经典、揣摩语言、吟诵名句,而学生因此而产生的那一点点的激动与共鸣,都足以证明了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获得了成功,而他们阅读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文学的魅力才会真正影响到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益终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