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红色文化传承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1期   作者:李玖华
[导读] 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影响深远。借助红色文化进校园,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进红色文化,探索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讲好革命故事,传承好革命精神,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李玖华
        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     233200
        摘要:
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影响深远。借助红色文化进校园,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进红色文化,探索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讲好革命故事,传承好革命精神,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传承  红色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立德树人”四个字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热词。在当下,运用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非常可行的。
对于当代的青少年来说,红色经典作品阅读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红色经典”具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召唤力,这种精神召唤力是其他文本所不具备的。
《2017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设置为学习任务群15,并规定了学习目标与内容。对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在落实新课标精神中,我校语文组开展了“红色经典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的实践研究”活动,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但由于时代的差别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对于中学生来说,正确理解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意蕴和内涵绝非易事,这时候找到正确的出发点显得格外重要。
长期以来,皖东人民群众积极投身革命和生产建设,形成了“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皖东精神,激励一代代皖东儿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学语文教学增添了素材。
那么,作为滁州市本地的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来充实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呢?让语文课堂变得富有趣味性,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课题。
 (一)让红色文化融入课堂,讲述红色故事。     
        语文教学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还承担着学生的“三观教育”。中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语文学习兴趣相对比较高,喜欢听故事,尤其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红色故事。在这种情形下,语文教师可以将抗战时期党在滁州的根据地建设等重要事迹讲给学生们听;还可以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定远全境的几次重要的战役,典型人物和事迹讲给学生们听。在学生们听一个个革命故事的过程中,告诉学生们这些革命先辈曾经就在我们滁州斗争和生活过,从而培养学生们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让学生们对革命故事有一种亲密感。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可以利用假期带孩子去游览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如中原局二次会议遗址、中原局三次会议遗址、藕塘革命烈士纪念园、半塔革命烈士纪念园等。
        通过实物遗迹的瞻仰,在学生们心中培育爱国主义情怀,传承好皖东革命老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让学生们从小懂得创业艰难,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意义不凡
(二)吟诵红色经典,体悟乡土文学之美     
在革命战争年代,劳动人民创作了一批红色经典歌曲,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们听《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南泥湾》《军民大生产》等红色歌曲。《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词作者是一位贫困的农民,在红军到来后翻身获得了解放,从过去的受剥削、受压迫的农民变成了根据地的建设者,他积极投身大生产运动,开荒50余亩,多交交公粮700余斤,1943年作为劳动模范出席了劳动英雄大会,毛主席亲自接见他。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的歌词初稿是孙万福即兴编写的,后来诗人艾青在《解放日报》给予了高度评价。再后来贺敬之等大诗人亲自为孙万福的歌词加工润色,终成经典广为传诵,成为红色革命经典歌曲中的典型代表。此外,还有红色歌曲《军民大生产》,它是《松花江上》的词作者张寒晖在《十唱边区》的基础上改变而成的,影响也很大。        红色歌曲容易传唱,尤其在当时文化普及不高的情况下,作为动员群众和宣传革命的重要方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吟诵歌词,体会语言之美,初步掌握歌词的内容,了解创作背景。再根据节奏学演唱,感悟旋律之味,如果教师能再适当指导学生尝试将《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的故事讲给自己同学和父母听,那就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了。若有条件,可组织学生举办革命歌曲演唱会和革命诗歌朗诵会,这些对于提升语文教学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尝试作文练笔,写出红色文化体悟    
        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在引导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基础上,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作文练笔,让学生通过进一步搜集和整理红色文化资料,锻炼写演讲词、调查报告等,用自己的目光感受革命先贤,用本真的笔触写下自己的体悟。我们的作文教学历来重视对家乡景物描写,但美好的家乡不仅仅有山水之秀,更有历来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予以强调和重视。
滁州作为革命老区,流传着很多革命故事,值得学生们认真搜集和整理。如果条件允许,本着留存史料的目的,对于一些重要事件可以进行记录和整理形成纸质材料,这些材料如果写得真实、优秀,还具有“资政育人”的文史资料意义。滁州市政协以及各县区的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一般都办有《文史资料》内部刊物,里面发表了许多当地的革命故事,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引导意义,教师还可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当地的有关媒体刊登,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红色文化传承的认知和自觉。     
(四)、利用红色文化,调动语文课堂学习兴趣。?
革命先辈在革命斗争中所发挥出来的巨大作用,与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善于利用一切语文手段来服务革命工作有莫大的关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需要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演讲才能;拟定决议或决定,需要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执行上级的命令和决议,需要有良好的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商议和决定重大事件,需要有良好的倾听与交流能力……这些能力,都是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并培养的。现在的有部分学生存在着忽视语文学习,漠视语文能力培养的倾向,而革命先辈们对语文能力的成功运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范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比如说在讲授《沁园春.长沙》时,讲解毛主席运用多种语文技巧描绘“湘江秋景图”,进一步流露出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的内容。可以结合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刘少奇在皖东地区化名为胡服,斗争异常艰苦,但少奇主席仍然乐观面对,这一点和毛主席当时的处境是何其相似。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毛主席的距离,加深了学生对《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写作技巧的理解,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文化的繁荣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需要红色文化的教育传承,这就向语文教育提出来新的要求,在语文课中就必须适时地渗透红色文化。
总之,我们身边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在提倡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今天,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有效的课程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沟通课堂内外,在喜闻乐见的氛围中切实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积极尝试,必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
[2]岳喜秋:《中国共产党定远地方史》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
[3]李忠杰:《安徽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滁州卷》中国党史出版社 2010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