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实验幼儿园 611430)
摘要:思维能力是幼儿后续学习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学前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前教育的重点。幼儿阶段也是幼儿语言启蒙阶段,在组织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能力会得到锻炼。幼儿从一开始的模范语言到后来的独立自主思考及组织语言,就是思维能力逐步发展的体现。在语言活动中开展思维能力训练,设置不同难度和主题的语言模块,能够逐步提升幼儿思维能力。
关键词:幼儿;思维能力;语言活动;策略
思维能力是反映人独立自主思考和客观看待事物的能力,它体现在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上有多种表达形式。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曾将个体早年的智能分为七种智能。第一种智能是语言智能。加德纳教授提出:口头语言的运用,在人类社会中有突出的重要性,言语的运用,使人能彼此交流,互相理解,还能说服别人;能帮助记忆等等。由此可见,语言与思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语言活动中适当的训练,使幼儿的思维更具独立性、新颖性和灵活性,是完全有可能的.在对幼儿进行语言培养时,需要科学设计语言环节。
一、灵活运用问答技巧,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提问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主要方式,在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提问都是要经常用到的,提问对于幼儿来说,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思维和已有知识经验的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则可检验自己的预设目标是否符合幼儿的能力水平。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要促进幼儿的思维,教师的提问要做到三个转变:
(一)从封闭式提问向开放式提问的转变
开放式提问没有现成的答案,不受故事语言和情节的限制,可以为幼儿提供创造性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我在进行语言活动时,摈弃了以往的填充式提问,例如问幼儿这个故事好听吗?问幼儿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这些问题都属于封闭式的问题。这类问题回答不用动太多的脑筋,不需用太多的语言来表述。
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应多向幼儿提一些开放性问题。例如在语言活动中可提问:它为什么这么伤心?如果你是它,你会怎么办?在活动的结束部分可以提: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它这样做为什么不对?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并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角色,从而敢于思维、敢于想象、勇于表达。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在提问之后,应给幼儿3—5秒的候答时间,使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避免孩子回答老师“我没想好”的尴尬。
(二)从即时回应向延缓回应的转变
幼儿回答了教师的问题后,往往会用热切期盼的眼神看着老师,希望得到表扬和鼓励。但我觉得此时教师更应给幼儿“模棱两可”的态度,同时问全体幼儿:“是这样吗?还有谁也愿意说说?你们觉得怎么样?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这样做,减少了幼儿重复回答同一答案的可能,给了其他幼儿更多想象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还能引起幼儿互相辩论。当然,在结束时教师应给幼儿明确的表态如:“大家说的都很对!”“老师同意某某小朋友的观点”。既保护了个别幼儿好问的积极性,又使活动得以顺利延续。
(三)从教师单向提问向师生双向提问的转变
以往的语言活动过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根据文学作品的主题、重点提问,幼儿回答并学习作品中的生词句型。现在重视主动学习的过程,把结果放在第二位,使整个活动成为幼儿不断探索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双向提问即是促使幼儿主动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它是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和集中注意习惯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更能促进幼儿积极的思维、表达与探索。
这样幼儿的思维变的更积极、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学习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多鼓励幼儿的提问,更应该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提问的习惯。教师就是要抓住时机,使幼儿在答问的过程中悟出答案。例如在小班的一次散步活动中,有一位幼儿忽然发问:咦!小草怎么是黄的?其他的幼儿马上七嘴八舌:“草地就是黄的!”“不对,草地应该是绿的!”“我看到草地有点黄、有点绿。”……此时,教师不宜立即向幼儿灌输知识,而应引导幼儿讨论探索:“找一找还有绿色的小草吗?还有谁和小草一样变颜色了?”这样做的结果是引发幼儿继续探索讨论,进而生成一次关于季节变化的活动。
二、运用多种复述形式,提高幼儿思维水平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大都要求幼儿按照故事原文复述,其结果幼儿只能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如果我们能灵活运用多种复述形式,不仅能使幼儿积累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还能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以及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一)大胆替换词句
幼儿期正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他们从模仿语言阶段向运用语言阶段迈进,要鼓励幼儿使用相似、相近的词句,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运用语言。
我的做法是在教学中指导幼儿在不改变原文大意的情况下,向幼儿提出这样要求:谁能说出与故事中意思一样的词(句),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的思维更开阔了,如在讲述活动《大鳄鱼》中,幼儿将大鳄鱼灰溜溜的逃走了改成大鳄鱼垂头丧气的溜走了、大鳄鱼狼狈的逃走了等,原意没有改变,但表达更加生动了。
(二)“小老师讲故事”
鼓励幼儿把幼儿园之外学习到的故事,带到班级集体中进行复述,复述之后接受其他幼儿的提问,体验做小老师的自信与乐趣。由于要和其他幼儿之间进行双向提问,小老师事先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这就使由教师主导的教育过程转化为幼儿主动活动的过程。被动活动是消极又有负担的,而主动活动是积极又愉快的。
三、运用情境表演增强幼儿思维能力
情境表演是指在文学作品教学活动后,为幼儿提供各类道具,通过幼儿创造性的表演,将作品中的情节合理的展现出来。情境表演为幼儿语言的实践提供了机会。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学到的是简单句,在情境表演中他可以运用已经知道的语言的各种因素,用他已经掌握的语言来表达,表演情境更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敢说。
例如在《三只蝴蝶》的情境表演中,一位幼儿扮演“大雨”,挥动双手说:“哗啦啦,我是夏天的雷雨,我的威力可大了,我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淋湿……”红蝴蝶(翻转着身体,作被大雨淋状)说:“红花姐姐,请你帮助我们,如果你遇到困难了,我们也会帮助你的……”在《小熊去郊游》中,还有幼儿表演河流,把丝巾(道具)放在地板上抖动,并唱:“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河流……”
总之在语言活动中鼓励幼儿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正确的引导激发幼儿们深入思考语言表达主题和方式,对提升幼儿的思维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兰.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J].甘肃教育,2019(10):72.
[2] 沈小勤.促进幼儿语言思维 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49):243-244.
[3] 李静.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22):140.
[4] 敖玉冰.浅析学前教育如何培养幼儿语言思维能力[J].新丝路(下旬),2016(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