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幼儿园“亲自然”教学活动的探索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1期   作者:张婷
[导读] 在幼儿园的亲自然实践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以及形式多样的观察记录并能有效利用观察记录结果,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孩子受益终身。
        张婷
        浙江省常山育才幼儿园     324200
        摘要:在幼儿园的亲自然实践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以及形式多样的观察记录并能有效利用观察记录结果,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孩子受益终身。
        关键词:亲自然活动;幼儿指导
        什么是亲自然?亲自然是亲近自然,走向自然,去体验探索,不断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明确提出了幼儿在科学探究这一方面所应该达到的三点目标,目标一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目标二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目标三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结合指南中的教育建议,为了让幼儿得到更好的身心发展,我们首先应该引领孩子开展多种形式的亲自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亲自然的情感和行为,学会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1.指导幼儿明确观察的内容
        1.1寻找孩子真正感兴趣的观察对象
        大自然物种丰富,我们教师应以幼儿为主体,选择孩子真正愿意去观察的对象。
        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我们走出教室,在幼儿园的角角落落,仔细寻找蜗牛的身影。
        1.2预设观察目标让观察内容更全面
        (1)通过观察和饲养蜗牛活动,认识蜗牛的外形特点和身体构造,了解蜗牛的一些习性特点。
        (2)通过观察记录及小组活动,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初步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课程活动中,产生对蜗牛的观察饲养兴趣,丰富对大自然的感性体验,关注生命成长。
        1.3及时思考让观察更有效
        寻找蜗牛一波三折,找了一次又一次,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菜地里寻到蜗牛的踪迹。亲历了疑问到行动、行动到思考、思考到验证、验证到成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小组讨论,及时思考,不断验证,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孩子们不仅对蜗牛的外形特征、生存环境有了粗浅的认识,同时也有了不轻言放弃才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指导幼儿进行观察的方法
        2.1对比性的观察培养
        对比性的观察在亲自然实践中最为常见,在观察植物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从植物本身的结构进行对比,重在观察的顺序,可以是从上到下,可以是从里到外。例如孩子们的牡丹园之行,在牡丹园发现牡丹长得都不一样,这时我问道:你们从哪几个地方看出它们不一样?于是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那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更清楚分辨他们的不同呢?”引发孩子们可以按顺序进行观察,这种横向对比观察,既保持了孩子的好奇心及细心的品质。
        2.2连续性的观察培养
        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会对观察失去耐心,这时候,老师需要和孩子一起去发现研究的兴趣点,善于挖掘观察的主线。如在以往的小菜园活动中,刚刚播种下去的白菜种子,孩子们眼巴巴地等着,到了第三天还没有发芽,有的孩子耐不住了,这时教师鼓励幼儿耐心等待。

到了第八天,孩子们终于等到第一颗白菜发芽了,接着第二颗第三颗,一夜之间白菜种子大都冒出了芽芽。耐心的连续观察将近一个月,看到了蔬菜从破土而出再到渐渐长大的过程,感受生命的伟大、理解了等待的意义,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坚持不懈、真让人感动。
        3.指导幼儿做好观察的记录
        在开展亲自然活动中,我们应当鼓励幼儿进行形式多样的观察记录,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
        3.1按幼儿人数划分
        根据所观察的对象,可以是单人记录也可以是分组记录或者是集体记录。单人记录一般是幼儿独立进行的观察记录,观察记录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更加个性化,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大胆表达,自由表现;小组记录是按小组进行的,比如小菜园活动中,小朋友分组讨论:怎么安排值班?到菜地可以做些什么事情?需要哪些工具?讨论之后,孩子们就按小组一起来做记录,小组合作的的记录,让每位孩子在小组商讨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3.2按表现形式划分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观察记录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比如小班孩子的观察记录,更多是直观的实物和图片,有时需要家长的配合,幼儿把观察到的现象口述给家长,由家长来帮忙记录;中班孩子的表征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孩子们更多利用简单的绘画来表达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大班孩子则更多通过线条、数字、符号等来表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孩子的观察记录方式富有个性且各具创意,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表达表现,多倾听、多鼓励。
        4.指导幼儿用好观察获得的信息
        4.1记录本进行展示—经验梳理
        合理展示孩子的观察记录本,可以帮助幼儿进行经验的梳理。如小班孩子寻找春天的花卉活动中,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利用周末郊游时间去寻找春天的花儿。教师把幼儿的观察记录本投放在语言区,孩子们通过观看记录表中形象的图片、照片以及实物,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激发孩子们表达的欲望。在边看边说中,也对已有经验进行了一次梳理。
        4.2记录本进行排序—经验重组
        对于一些连续性的观察记录,教师建议孩子们按时间顺序把观察记录的内容剪下来,进行排序。如观察小蝌蚪,孩子们按观察记录本上“小蝌蚪只有尾巴—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变成青蛙”顺序剪下来,投放在科学区,孩子们一边排序一边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期间还加入自己观察时的趣事,这样既让孩子们觉得自己的观察是有成就感的,也对已有经验进行一次重组。
        4.3把记录本整理成故事—经验延伸
        大班孩子的观察更加丰富全面,语言表达能力也更强,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剪下来,订成图书册。如大班孩子观察蔬菜时,在菜叶上面看到大大小小的洞,猜想这是虫子咬的,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是因为有不同的虫子在咬菜叶,孩子们把这个发现编成故事,于是就有了《毛毛虫战斗记》的故事。在内容上,从刚开始的随机故事到后来逐步提高要求,要求时间、地点、过程、结果,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顺序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在总结自己的经验中学习、也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我们教师应该多倾听,并用适当的语言帮助孩子们进行适当的梳理提升。
        
        ?? 参考文献
?[1]张丽 关爱幼儿身心健康、创造良好活动氛围[J].《教育学文摘》,2014,9。
? [2]陈丹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有效探索[J].《学周刊》,2016,9。
? [3]王爱芬 幼儿园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J].《读写算》,2017,11。
? [4]黄浩 如果在幼儿园区角活动在进行有效指导[J].《新课程学习》,20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